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jtteSWAY](https://a.caixin.com/jtteSWAY)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文|财新周刊 于海荣 程思炜 范浅蝉 王力为
2023年开年,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轮疫情快速过峰,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修复的势头。
刚刚结束的兔年春节假期,民众最大的感受是出行限制取消,活动半径扩大,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消费井喷:一些热门旅游景点、餐馆排长队现象再现;在多部高质量影片集中上映的带动下,部分影院频频满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春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1%和30%,与疫情前的2019年春节相比,占比分别达到88.6%和73.1%。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全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11.4%,票房金额仅次于2021年,为历史同期第二高。
积弊严重,不容乐观
结果整年来了个虎头蛇尾
倏忽一年了。预期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信心缺失后,预期转弱。恢复之期,究竟何时?
意识形态紧箍咒让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活力,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所有人身上,于是,经济一直无法恢复。
不折腾,别折腾,千万不能瞎折腾。。。
法治很重要
修信心、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细功慢活。不宜大干快上,欲速则不达。不要总想弯道超车的好事,也要预防弯道超速翻车的风险。
消费者自由了就会去消费,但企业更看重政策的稳定性和法治保障,所以投资没戏
疫情压抑后,大家消费会提升
想多了
”环比大幅改善,同比温和增长“ 预期向好,但不能盲目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