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经常账户状况取决于其国民储蓄与政府和私人部门实物投资之间的差额,美元的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美国矛盾且不连贯的政策推动了去美元化进程,美国市场仍有一定吸引力,但波动越来越大
鼓励新业态就业人员尽可能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平台企业提供补贴,政府激励个人缴费,共同做大个人账户
即便美国取消贸易战政策,各国也有必要建立新的贸易安排;如果其他主要经济体能加强政策协同,可以有效对冲这一冲击
一揽子政策显效和“抢出口”共同推动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二季度关税冲击显现,适时推出增量政策的必要性上升
其他国家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与全球经济日益脱钩,自身经济恐将承受最剧烈的冲击
以扩大内需来应对外部冲击,完善社保体系、农民工市民化等既定改革要加速推进;同时以更大力度的开放,促成新全球框架的重建
关税战可能摧毁支撑全球价值链的信任纽带,几乎必然导致全球增长疲软并阻碍应对气候变化,新兴发展中经济体首当其冲
德国对此的辩论结果是,凯恩斯主义是否适用,取决于危机的性质;如果是结构性问题,必须采取对症下药的结构性改革
周期性因素可以解释美元近期为何持续走弱,如果特朗普政府在当前政策路径上继续加码,美元的绝对主导地位或将终结
特朗普第二任期可能让美国退出世界银行和IMF,挑战美联储的独立性,前者会削弱美国的软实力,后者会让金融市场做出激烈的负面反应
米兰认为,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是因为外国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过度需求,这一观点很难令人信服,加征关税无助于美国制造商竞争力的提升
旨在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的零基预算改革铺开,推进过程需要克服哪些难点?需要与哪些改革协同配合?
德国经济陷入困境,若想恢复活力,需要走在数字化转型前沿,缩小与中美之间的数字技术差距
宏观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和消费,财政发力以中央显性加杠杆为主,赤字率创历史最高,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
如果特朗普激进的贸易政策最终促使其他国家明显降低对美国消费市场的依赖,拥抱更多元的市场,惟一的输家只有普通美国民众
2025年中国经济政策应当长短兼顾,既要推出一些短期即可见效的重大政策,又要针对体制机制性因素,及时推进一些影响深远的长期政策
欧洲政策制定者必须专注于降低能源价格这一首要任务,还必须找到经济停滞的根源并尽力解决
2025年打破支出基数概念的零基预算改革将在更大范围推开,推动优化支出结构;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地方化解隐债进入后半程
如果计算处理成本能继续下降,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将会出现
各地强调提振消费的重要性,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改革重点之一
近期的债市表现和消费者调查显示,债市和普通民众都担心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将推高通胀
增量政策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预期目标。2025年要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仍需政策发力支撑
特朗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压低美元汇率,但能否增强美国出口竞争力、促进美国贸易平衡是另一回事,还可能带来通胀等问题
并非所有全球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某一个国家主导,目前必须采取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更广泛地分配全球公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