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往监管太少太迟,欧洲则监管太多太早,双方都没能找到最佳平衡点,差异化的监管模式或许能让世界受益
从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到有力有序有效出清,融资平台化债及市场化转型进展如何?
全球专业化分工被部分逆转,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影响人力资本的相对价格
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令人震惊,在避免自我毁灭之后,欧洲需要采取后续行动,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并重新承诺改革多边贸易体系
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表面上取得了短期成果,但从长远看,可能对美国制度根基和全球经济秩序造成毁灭性后果
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各国央行加快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不仅人民币,澳元、韩元等亚洲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在提升
个人境外炒股收入,年度盈亏互抵后按20%税率纳税,实操细则仍待完善
新兴发展中经济体排放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欧盟可以以身作则,引领建立新型合作框架,兼顾全球减排目标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诉求
“美丽大法案”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经济增长,还影响债务可持续性;德国出于国家安全、长期增长等考虑放松“债务刹车”,仍有条款限制债务增长
政策发力和“抢出口”带动上半年经济平稳增长,但宏观和微观仍有温差
中国消费率偏低问题亟须关注,提振消费需要重视消费结构升级与供给体系的匹配性,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并优化实物消费结构
综合整治的核心应在于治理价格信号失灵
AI发展应更侧重于增强功能和加强人机协作,而非取代劳动者,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对AI研究的资助需要为开发者提供相关激励措施
高筑关税壁垒是特朗普吸引FDI的核心策略,与他的认知相反,关税政策和对既有准则的冲击不利于FDI流入
如何衡量中国的消费水平?提振消费的重点何在?
特朗普的“美丽大法案”将增加赤字,最终将损害美国经济和美元
与其指责他人并采取拉低经济增长的政策,不如提升底层民众的能力
关税冲击不仅影响全球贸易,也会改变各国资产负债表及权力关系格局;全球必须寻找美元以外的替代锚或对冲工具
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之际,“十五五”期间提振消费成为核心任务,继续深化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特朗普威胁欧盟和哈佛大学,不仅影响短期经济前景,而且正在削弱美元的长期公允价值,动摇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地位
税收与GDP一降一增显著背离,原因何在?合理的税负水平如何确定?
特朗普政策可能导致其他国家调整经济和外交策略、增加美国经济金融体系的风险、对全球多边体系的影响力下降等长期影响,且部分影响不可逆转
要维持全球货币地位,一要避免金融动荡,在当前背景下,这意味着慎用关税手段;二要维系好地缘政治同盟网络
一国经常账户状况取决于其国民储蓄与政府和私人部门实物投资之间的差额,美元的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美国矛盾且不连贯的政策推动了去美元化进程,美国市场仍有一定吸引力,但波动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