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专栏|美国缺位后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危机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5年07月28日第29期
新兴发展中经济体排放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欧盟可以以身作则,引领建立新型合作框架,兼顾全球减排目标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诉求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8日,斯利那加,一名男子行走在消融的冰川前。图:IC PHOTO

  文|让·皮萨尼-费里
  布勒哲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法国总统前经济顾问

  科学家们反复警告全球气候正在逼近临界点,声调日益急迫。现有证据表明,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以内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按当前趋势,最早在2028年突破。生物多样性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气候稳定与生态系统健康密不可分,暗藏着爆发连锁灾难的风险。

  这两大领域都取得了一些进展。2015年的《巴黎协定》是当时最具雄心且政治上可行的气候协议,通过“国家自主贡献和盘点”模式,设定了可实现的高远目标,确保各国广泛参与,并构建了评估进展的统一框架。2022年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也采用了类似方式。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刘春辉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