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封面报道】保险能否念好银行经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6年第41期 出版日期 2016年10月24日
需要对相关金融业务有深刻的认识,才可能把激励约束机制真正搞对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为做银行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栽了不少跟头。

  文|财新周刊 凌华薇 吴红毓然

  平安银行的案例再次提出一个经典问题:保险公司做银行行不行?

  答案也许是可以,但很难。即使是志存高远、内部纪律严明如中国平安保险集团(601308.SH,下称平安集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栽过不少跟头。

  到目前为止,保险公司控股并获得银行经营权的其实只有三家:平安、安邦、中国人寿。三家的情况与进度各不相同。2011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安邦保险,控股了成都农商行。时隔几年后,外界可以管窥一二,观察到安邦如何将成都农商行作为其融资的平台和通道之一,用于各种雄心勃勃的海内外投资。但这个案例有比较高的制度成本,几乎可以无视现有监管,并非可以复制的案例;平安集团立志做全能的金融控股集团,2005年就高比例收购了深圳商业银行,2012年又从以整体收购见长的私募股权基金新桥集团手中,接手深圳发展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那时正值中国银行业高速增长的晚期,从2012年底开始,平安银行每年的利润以30%-40%的速度增长,为平安集团贡献了超过50%的年利润。虽然随后资本金补充和不良贷款抬头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平安的这一斩获仍令老对手中国人寿艳羡不已,终于在2016年8月控股了广发银行并全面接管。但未来保险业务如何能与银行业务真正产生协同效应,又能控制好风险呢?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邱祺璞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