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随笔|汉娜·阿伦特:有温度的世纪化身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46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30日
《汉娜·阿伦特与20世纪》的策展人波尔说:“20世纪的阿伦特是21世纪的一副解毒剂。”误判也好,先驱也好,她是一个把自己从任何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的人,独立,也孤独
1966年,芝加哥大学,汉娜·阿伦特(1906.10.14—1975.12.4) © Art Resource, New York, Hannah Arendt Bluecher Literary Trust
 

  文|王竞
  作家、中西文化项目顾问

1

  2020年9月中旬,新冠疫情在德国平息下来,是第二波反扑前的安稳假象。我从汉堡坐火车到柏林,去看一个题为《汉娜•阿伦特与20世纪》的展览。这个展览原计划3月开幕,实际上5月才开始,10月结束。我拖了这么久才去,是因为柏林比汉堡疯狂,一到周末就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戴口罩上街游行,抗议政府的防疫措施,大家都说柏林不安全。

  1933年的柏林对汉娜•阿伦特来说也不安全,希特勒和纳粹上台了。夏末的一天,她和一位朋友坐在咖啡馆里讨论未来。朋友是犹太复国主义者,马上就要移居巴勒斯坦,他劝阿伦特同行。阿伦特正在柏林做博士后论文,同时帮助一个犹太组织搜集德国媒体上和公共场合中的反犹言论。她认为政局虽变,但还没到触及个人生活的程度,所以留了下来,没想到几天后被捕。1964年,她在德国电视台那场著名的人物访谈节目里回忆起这次拘捕,口气像个孩子在恶作剧:审讯她的警官人不错,她自己装傻一问三不知,几天就被放了出来。但她立刻做出了出逃纳粹德国的决定,借道布拉格和日内瓦,直奔巴黎。七年后,德军占领巴黎,她不得不再次逃亡,转道里斯本,1941年到达欧洲难民在美国的首选落脚点纽约。

  [《财新周刊》印刷版,各大机场书店零售;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