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编辑絮语·凌华薇】中资金融机构的香港教训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2年第6期 出版日期 2022年02月14日
是主动融入国际资本市场,还是陷入腐败链的利益江湖?
2017年7月29日,北京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金融展上,中国华融展台。时任华融董事长赖小民。2020年8月,因涉案超17亿,华融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一审被判死刑。图/视觉中国

  本期值班主编 凌华薇

  近些年来,某些“国”字头金融机构背靠国家信用,在境外市场以最高信用等级发债,受命进入香港,本是为繁荣而来,却抗拒着融入国际资本市场、遵守国际规则如尊重法治、公司治理清明、真实信息披露、避免个人与机构的利益冲突等基本要求,其个别负责人和江湖中的“壳王”“壳后”、资本大鳄们厮混在一处,为什么?

  它们和外资往往大有隔膜,因为外资大机构通常有着成熟、严谨的风控机制,与它们各方面的需求格格不入。另外,无论是赖小民还是王滨之流,本身都并非国际人才,不通英文,还视供职外资机构的国际化人才为“假洋鬼子”,虽然偶尔也会一掷千金挖一两个来装点门面,却与这种只遵国际规则、不通所谓体制内“游戏规则”的国际人才缺乏共同语言,无法有效交流。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刘春辉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