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吴雨俭
相比2022年寿险行业在资产、负债两端一同承压的情况,2023年行业在负债端“高开高走”,一扫三年疫情带来的颓势,明显回暖。(可视化呈现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长情况,见财新数据通《【数据深阅读】寿险今年明显回暖 “炒停售”下银保渠道规模爆发》)
截至2023年6月末,包括中国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在内的银保新单同比大增,甚至超过2022年全年的总和;叠加自2023年3月以来预定利率为3.5%的产品即将下架的消息,银保渠道的新单保费规模更是在“炒停售”的基础上进一步爆发。
文|财新周刊 吴雨俭
相比2022年寿险行业在资产、负债两端一同承压的情况,2023年行业在负债端“高开高走”,一扫三年疫情带来的颓势,明显回暖。(可视化呈现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长情况,见财新数据通《【数据深阅读】寿险今年明显回暖 “炒停售”下银保渠道规模爆发》)
截至2023年6月末,包括中国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在内的银保新单同比大增,甚至超过2022年全年的总和;叠加自2023年3月以来预定利率为3.5%的产品即将下架的消息,银保渠道的新单保费规模更是在“炒停售”的基础上进一步爆发。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更关心投资端如何在低迷的环境实现高收益,真正兑付不到3.5%的收益。
搞笑的中国保险
不让高预定利率,也是在给行业去风险,那保险公司也得开源节流靠资产端。但寿险利率还是会调的
压力给到了资产端。不过毕竟是长期的生意,集中出现压力的时候,可能已经更换了好几代管理层。
银行低利率时期,短时间内流向保险领域的资金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经济环境明显走低的大背景下,恐怕这也不是长久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