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黄蕙昭
“现在都是时薪9元、10元的。”烈日下奔走数家劳务派遣公司,从江西吉安来到东莞塘厦的陈诺(化名)面露失望,“去年打工一个月挣4000多元,今年按这个价就2000多元。”
夏季是珠三角地区普工用工旺季。每年7月,江西、湖南、贵州、广西等地数以万计的学生流入莞、深,成为各制造企业生产线上重要劳力。
“去年学生工是来多少招多少,14元/小时;门卫介绍一个还有200元提成。”东莞东城某企业一员工告诉财新,“今年厂里没什么订单,一个都不招。”
文|财新周刊 黄蕙昭
“现在都是时薪9元、10元的。”烈日下奔走数家劳务派遣公司,从江西吉安来到东莞塘厦的陈诺(化名)面露失望,“去年打工一个月挣4000多元,今年按这个价就2000多元。”
夏季是珠三角地区普工用工旺季。每年7月,江西、湖南、贵州、广西等地数以万计的学生流入莞、深,成为各制造企业生产线上重要劳力。
“去年学生工是来多少招多少,14元/小时;门卫介绍一个还有200元提成。”东莞东城某企业一员工告诉财新,“今年厂里没什么订单,一个都不招。”
版面编辑:吴秋晗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