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审视“旧常态”下的央行逻辑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4年第43期 出版日期 2014年11月10日
除信贷规模,中国央行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央行事实上执行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功能。对内而言,是指盯住通货膨胀;对外而言,是指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 邓海清 | 文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师

  在“新、旧常态”转换的关键之年,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攻坚时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欲使转换顺畅,有必要认真审视“旧常态”下的央行逻辑。

  根据《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受国务院领导,从根本上决定了央行的独立性取决于国务院的政策。在旧常态下,以GDP为纲,政府主导经济周期,财政政策的作用超过货币政策,决定了央行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处于从属地位。项目审批权在国家发改委,央行只起提供配套低利率资金的作用,其中,信贷规模控制为重要调控手段。

  除了信贷规模,中国央行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央行事实上执行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功能。对内而言,币值稳定是指盯住通货膨胀;对外而言,币值稳定是指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从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与通胀和增长的关系来看,央行盯住的是通胀而非增长。央行通过购买外汇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避免人民币升值过快对出口造成灾难性影响。

  [《财新周刊》印刷版,各大机场书店零售;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邱祺璞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