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盛梦露 陈少远(见习) 吴靖
这是一场由孩子父母向一所知名小学发起的公开挑战,却在赢得舆论同情的高潮时刻戛然而止。围绕着双方的是非对错,“校园欺凌”这个对国人而言尚有些陌生的概念也走进大众视野。什么是欺凌,如何应对,孩子、父母、学校,各自应该承担什么,正在承担什么?这些问题还在等待答案。
12月14日,距离那件事的发生已有20天了。学校已经发表声明对事件定性——属偶发事件,并非校园欺凌。当事孩子明明(化名)却还未返校上学,北京一所精神疾病专业医院诊断其产生“急性应激反应”,在父母的陪伴下,他定时接受心理咨询,等待着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