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王学泰先生爱聊天,哪怕只是给他打电话问件小事,一时半会儿也放不下听筒。他常说,自己最大的嗜好是读书、思考,此外,就是手捧一杯茶,与人聊聊天了。好读书,好思考,好聊天,本不是事儿,但在某些环境中,某些节骨眼上,这“三好”凑在一起,就成了要命的大事,形成了王学泰曲折坎坷的人生与命运。
1958年,17岁的王学泰在北京65中学读高中。正是“大跃进”高潮,师生下乡劳动深翻土地,要夺取小麦亩产120万斤。喜欢较劲的王学泰根据常识认为这不可能,在生活会上提出疑问,因此受到公开批判。1960年高考,他被降格录取到北京工农师范学院中文系,不久该校下马,合并到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大学期间,他从要好的高干子弟同学处了解到一些“大跃进”、庐山会议的情况,爱聊天的他又对一些信得过的同学说起,完全没顾忌到学生中正在开展“思想清理运动”。结果,他被人举报,成为“运动对象”。1964年大学毕业时,王学泰被划定为“反动学生”,发配到北京南口农场劳动考察,五年后才分配到房山一中工作。1975年,他又因与好友议论“文革”、江青,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刑8年;服刑期间,他仍说要表达,又增加刑期到13年,直到1978年10月平反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