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社论|直面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保护挑战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21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6月01日
可以听文章啦!
既然个人信息采集限于疫情防控需要,在疫情缓解后,理应提前规划此类信息的退出

  新冠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全社会必须直面的一大挑战。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此深表忧虑,纷纷建言献策。出于公共利益需要,疫情防控中不可避免需要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然而,即便是在特殊时期,这种采集和使用也应遵循法治精神。它并不纯然是社会管理效率与个人信息安全的权衡,根本而言是公权与私权的边界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加快立法进程,以应对迫在眉睫的挑战。

  新冠疫情汹汹袭来,海量个人信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数月来,过度采集个人信息迹象十分明显。个人信息采集主体繁多杂乱,不仅教育、公安、交通、电信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公司在行动,而且大大小小的楼宇或单位,到处扫码,常常人脸识别。重采集、轻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数据保存不规范,使用不透明,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恶劣的是,从武汉返乡人员的个人信息在微信群中被广泛传播。已采集的个人信息如何退出或删除,也缺乏明确规划。近日,有的地方卫健系统还提出健康码常态化设想,引发广泛争议。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