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周刊|为何及如何稳增长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2年第22期 出版日期 2022年06月06日 试听
未来的稳增长仍然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达成
2022年6月1日,上海街头的车辆和行人。当日起,上海在严守不出现规模性反弹底线、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图:殷立勤/ 中新社
 

   文丨张文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央政府强调,要着力稳住经济大盘,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郑重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无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稳大盘、稳增长将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主题;即使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来看,保持较为稳健、合理的经济增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不过,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中,要稳住经济增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但需要从政策工具箱中选取合适恰当的具体政策,而且需要稳住改革方向、稳住社会预期。

稳增长的意义

  今年以来,重要指标显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小。实际上,从2020年以来,我国经济就经历了季度增速的巨大波动,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非常罕见的现象。在此之前,季度增速的波动较小,特别是2015年之后的几年,相邻季度的增速往往只相差0.3、0.2甚至0.1个百分点,譬如连续几个季度都是6.5%、6.6%、6.7%,让人觉得我国的增长数据完美得近乎“不逾矩”。相反,看一看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季度经济增速往往呈现出巨大的波动性,相邻季度相差0.5个百分点甚至1个百分点,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要知道,发达国家如果年度增速只有3%,相差0.5个百分点也算是很大波动。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边放
Loading...

评论区 28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 史克威尔

    稳增长先稳民心、稳预期,靠官员一句话随意决定是否需要管控的时代要结束才行,卫生经济学应该被实际应用

    2022-06-27 06:56 · 南宁
    · 回复
  • 孙小乐

    举例子的都是小国,他们的经验在中国没有用

    2022-06-12 08:49 · 杭州市
    · 回复
  • 财新网友MU6PJG

    感谢财新,用科学、理性、正确的观点争夺舆论高地,振臂一呼

    2022-06-10 07:09 · 北京
  • KD2020

    已经是苦口婆心。电梯从一楼到十楼,无论大家在电梯里表演了什么,都是被电梯带上来的。电梯就是“市场”。

    2022-06-10 07:06 · 淄博
  • Sn Leopard

    畅快!

    2022-06-10 06:07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法马B4r

    通篇只看到五个大字:市场化改革

    2022-06-10 04:19 · 北京
  • 马源泽

    看完才知道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还有N多条街。。。

    2022-06-09 23:11 · 广州
  • 崽崽9OK

    会吗?

    2022-06-09 11:12 · 北京
  • 苏326

    既要又要还要就是责任都给在基层 而基层又没决策权。

    2022-06-09 10:17 · 上海
  • 陀飞轮3757

    现在是改良派观点盛行,希望历史不会重演!

    2022-06-09 04:52 · 榆林
查看更多评论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