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往监管太少太迟,欧洲则监管太多太早,双方都没能找到最佳平衡点,差异化的监管模式或许能让世界受益
全球专业化分工被部分逆转,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影响人力资本的相对价格
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令人震惊,在避免自我毁灭之后,欧洲需要采取后续行动,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并重新承诺改革多边贸易体系
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表面上取得了短期成果,但从长远看,可能对美国制度根基和全球经济秩序造成毁灭性后果
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各国央行加快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不仅人民币,澳元、韩元等亚洲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在提升
新兴发展中经济体排放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欧盟可以以身作则,引领建立新型合作框架,兼顾全球减排目标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诉求
“美丽大法案”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经济增长,还影响债务可持续性;德国出于国家安全、长期增长等考虑放松“债务刹车”,仍有条款限制债务增长
中国消费率偏低问题亟须关注,提振消费需要重视消费结构升级与供给体系的匹配性,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并优化实物消费结构
AI发展应更侧重于增强功能和加强人机协作,而非取代劳动者,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对AI研究的资助需要为开发者提供相关激励措施
高筑关税壁垒是特朗普吸引FDI的核心策略,与他的认知相反,关税政策和对既有准则的冲击不利于FDI流入
特朗普的“美丽大法案”将增加赤字,最终将损害美国经济和美元
与其指责他人并采取拉低经济增长的政策,不如提升底层民众的能力
关税冲击不仅影响全球贸易,也会改变各国资产负债表及权力关系格局;全球必须寻找美元以外的替代锚或对冲工具
特朗普威胁欧盟和哈佛大学,不仅影响短期经济前景,而且正在削弱美元的长期公允价值,动摇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地位
特朗普政策可能导致其他国家调整经济和外交策略、增加美国经济金融体系的风险、对全球多边体系的影响力下降等长期影响,且部分影响不可逆转
要维持全球货币地位,一要避免金融动荡,在当前背景下,这意味着慎用关税手段;二要维系好地缘政治同盟网络
一国经常账户状况取决于其国民储蓄与政府和私人部门实物投资之间的差额,美元的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美国矛盾且不连贯的政策推动了去美元化进程,美国市场仍有一定吸引力,但波动越来越大
鼓励新业态就业人员尽可能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平台企业提供补贴,政府激励个人缴费,共同做大个人账户
即便美国取消贸易战政策,各国也有必要建立新的贸易安排;如果其他主要经济体能加强政策协同,可以有效对冲这一冲击
其他国家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与全球经济日益脱钩,自身经济恐将承受最剧烈的冲击
关税战可能摧毁支撑全球价值链的信任纽带,几乎必然导致全球增长疲软并阻碍应对气候变化,新兴发展中经济体首当其冲
周期性因素可以解释美元近期为何持续走弱,如果特朗普政府在当前政策路径上继续加码,美元的绝对主导地位或将终结
特朗普第二任期可能让美国退出世界银行和IMF,挑战美联储的独立性,前者会削弱美国的软实力,后者会让金融市场做出激烈的负面反应
米兰认为,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是因为外国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过度需求,这一观点很难令人信服,加征关税无助于美国制造商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