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舒立观察】货币全面开闸不可行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4年第34期 出版日期 2014年09月01日
要扭转社会融资规模颓势,根治融资难、融资贵的痼疾,根本之策还是加快新一届政府业已倾力推动的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增长点,提高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的回报率

  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回落,全面开启货币闸门呼声高涨。我们认为此议不可行。

  社会融资规模指特定时期实体经济从所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总额,既可表征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也可衡量金融机构等资金供给者的经济预期。7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同比减少5460亿元,与新增存款、新增贷款一起,三大数据同创历史新低。仅用季节性扰动难以解释这一现象。今年4、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已显疲态。而8月前两周,四大行新增信贷规模仅560亿元,显示信用收缩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在强力刺激下快速反弹,但代价不菲:危机前产能过剩的行业愈加过剩,房地产市场风险持续累积,并新添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之患。目前,“微刺激”政策次第出台,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资金供给者面临的困境是,传统的信贷投放重点产业普遍产能过剩,转型升级效果未显,新增长点尚不成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下台阶。除了政府支持的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等领域,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信心仍然不足,找不到“好项目”是信用收缩的根由。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邱祺璞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