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评级业亟待重塑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8年第39期 出版日期 2018年10月08日
对评级机构的统一监管和整合终于突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即将入场,中国评级行业能否迎来转折点?监管部门需要做什么?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有十余家评级机构,但一直存在信用评级虚高、区分度不够、公信力不足、评级公司合规管理薄弱等痼疾。
 

  文|财新周刊 张宇哲 彭骎骎

  监管部门对成立24年的中国老牌评级机构开出史上最严厉罚单近两个月后,余震远未消逝。

  8月中旬,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资信)因利益冲突违规行为,被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北京证监局暂停评级业务一年(相关报道详见本刊2018年第33期“大公违规被查内幕”)。近期,财新记者获悉,目前大公资信遍布全国的100多个信用评级分析师已经四散求职,大公集团也在压缩其海外业务。此前,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拒绝了大公资信在美国展业的申请后,大公资信获准在欧盟运营,但其国际市场的追随者并不多。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张柘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