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单玉晓
1950年冬季的一天午后,刚下过一场雪,北京大学沙滩校园,姿态各异的枝丫固执地伸展着,九个年轻人围拢在那栋著名的砖红教学楼前。20岁的陈光中半蹲在前排,身穿洋气的黑色呢子大衣,搭配浅色围巾,微笑看着镜头,意气风发。
这张黑白相片定格了那一代北大法律系学子们勤奋求知的流金岁月。多年以后,陈光中成了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的法学家和教育家。他拿起放在茶几一角的泛黄老照片,认真地问身旁的“90后”博士生:“能认出我来吗?”
文|财新周刊 单玉晓
1950年冬季的一天午后,刚下过一场雪,北京大学沙滩校园,姿态各异的枝丫固执地伸展着,九个年轻人围拢在那栋著名的砖红教学楼前。20岁的陈光中半蹲在前排,身穿洋气的黑色呢子大衣,搭配浅色围巾,微笑看着镜头,意气风发。
这张黑白相片定格了那一代北大法律系学子们勤奋求知的流金岁月。多年以后,陈光中成了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的法学家和教育家。他拿起放在茶几一角的泛黄老照片,认真地问身旁的“90后”博士生:“能认出我来吗?”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