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新浪转发

把握临空经济机遇,成都东部新区打造未来经济“第四极”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3年第29期 出版日期 2023年07月24日

  [市场企划]

  正式通航两年的天府国际机场正在创造历史纪录。“五一"期间,成都航空枢纽(天府国际机场+双流机场)以其运输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挺进全国城市第三,其中,运输起降7690架次,旅客吞吐量109.3万人次。7月4日,天府国际机场单日航班数首次突破1000大关,国际门户枢纽能级持续提升。

  作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天府国际机场是“十三五”时期规划建设的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自2021年6月27日正式通航以来,快速激活了西南地区的人流、货流。

  同时,依托天府国际机场的大力发展,成都“最年轻”的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下文简称“东部新区”)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临空经济。

 

临空经济,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随着2020年4月28日东部新区的成立和4月30日《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的出炉,成都开始打破三千年城市发展局限在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的平原格局,打造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

  东部新区地处成渝发展主轴的核心位置,“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遵循“港产城一体化”体系,以航空枢纽撬动城市发展、链接全球经济。

  与港口、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航空的优势在于速度和易达性。随着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采购、生产、销售国际化的加强,时间竞争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企业选择布局于机场周边,增强了机场及其周边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形成一个临空经济高度集中的区域,最终演化为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航空口岸经济局临空服务业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考察研究过国际上典型的机场案例,认为成都的地理位置与法兰克福相似,都是内陆城市通过航空跟外部建立联系、凝聚资源。法兰克福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东部新区借鉴。

  今年3月26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国际口岸正式开通,为东部新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空枢纽走出坚实的一步。截至目前,天府国际机场驻场航司开通国内航线超过240条,国际航线超过30条,日航班高峰数超过1000架次,驻场航司近50家。随着口岸的正式投用,冰鲜水产、食用水生动物和水果的指定监管场地已获批,四川省首个空港型综保区已纳入海关总署的批复名单。

  为充分发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作用,今年1月29日,四川省正式印发《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再为东部新区临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从地方到中央,出台了支持东部新区航空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需要保温、保税的产业,在东部新区都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

  如何加快发展临空经济?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建议,东部新区要尽快完善跟主城区的交通以及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城市要素,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他认为,法兰克福的借鉴意义在于,航空货运比重比较高,服务体系完善,物流供应链完善。

  上海交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占中则提出,之前的临空经济规划更多考虑发展“制造业”,现在应更多地考虑发展“服务业”,虹桥机场与虹桥火车站相互连接的“虹桥枢纽”较为成功,值得借鉴。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刘波则建议,重要的是将航空物流的优势与临空制造的产业机遇,以及腹地的产业链基础充分融合,利用好土地空间优势,丰富货运航线和航空物流的服务能力,构建多式联运体系。

  目前,成都在进一步申请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成功后,口岸开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大幅度提高国际货物、旅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港产城一体化,天空之城崛起

  回望中国及不少世界一线城市,依托大型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培育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即“港产城”路径,已成为地区发展的共识和必然选择。但过往实践中,空港与城市规划不衔接、低端产业布局,往往无法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制约“港产城”融合一体化。

  依托空港的新城该如何发展?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此前分析,临空产业的布局需要随着机场定位去落实完善,要有明确的错位化发展,并最终形成体现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围绕机场,东部新区遵循“港产城一体化”体系,结合西部产业空白地带,布局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和制造,以及航空消费与服务,以枢纽打通适空一、二、三产业链路。

  现在,位于成都东部新区三岔TOD城市核心区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正在如火如茶地加快建设中。建设成功之时,也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多个研究中心落地之曰。这将为新区航空研发制造和维修服务业提供科技支撑。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的落户,东部新区的临空优势和周边高校的科研优势正以放大效应加速吸引航空产业链各环节的相关企业汇聚于此。届时,东部新区不仅将发展出航空研发制造产业,也会吸引近百家国际头部的实验平台落户,形成航空产业集群效应。成都东部新区发展为中国民航科技产业新高地,指日可待。

  一系列产业在东部新区生根发芽,截至目前,围绕临空经济发展,东部新区落地实施项目76个,吸引总投资达1600亿元。

  如何利用航空物流的时效性,吸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适空制造型产业集聚,是东部新区必须面对的问题。据东部新区航空和口岸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部新区在申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过程中,也在功能布局上统筹考虑与简阳原有产业的结合,实现东简一体化。简阳本身就有航空航天产业园,易于和东部新区形成空间和产业的密切联系,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打破行政区和经济区的边界,为机场北片区提供消费、生活、商贸的承载空间。

未来之城“崛起”

  作为中国接轨全球发展的经济“第四极”,东部新区躬身入局,探索以枢纽流量拉动产业增量、以港口优势带动城市升级,向国际航空枢纽城市迈进,积极培育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以临空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东部新区累计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42个,旗丰新材料等25个专精特新项目顺利建成,中科翼能、蜂巢能源等链主企业年内投产;民航二所今年启动搬迁,普洛斯智慧物联港、川航客改货等5个项目建成投运,加快实施顺丰物流园、海晨成渝生产性供应链基地、京东成都产业园等45个重点项目。

  经过3年的建设,东部新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枢纽优势,规划建设了9.3平方公里的国际空港经济区(东部新区片区),探索协同发展新范式,打造“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服务成都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提升。同时,加快发展会展、消费等临空服务业,打造消费目的地。随着一个个重点项目竣工、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这座“未来之城”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城市新区“五新”潜力50强榜单中,成都东部新区蝉联榜首。

  这一榜单是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空间、新模式五个维度构建了“五新”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对省级及以下新区进行了评估筛选推出的。

  这里不仅有“五新”,还有千年的历史底蕴、浓郁的人文氛围、优越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随着全球优质产业资源和人才的集聚,东方“法兰克福”正在渐行渐近。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