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法学界热议《刑诉法》四修 指居制度存废成焦点|特稿精选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4年05月27日第21期   更新于 2024年12月15日 20:37
“小宪法”修改在即,如何在有效打击犯罪的同时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保障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权利保障的法治思想如何再进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注释本。多位学者及法官建议,此次刑诉法修改,为落实以审判为中心,可适用“直接言词原则”,即法官只能以在法庭上直接获取的证据材料作为裁判基础。
 

  编者按:北京手游公司高管邢燕军在指定监视居住场所内死亡247天后,2024年12月6日,因“没有犯罪事实”,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公安局作出对“竞技联盟德州扑克APP涉嫌开设赌场”案的撤案决定书(参见财新网《手游公司高管“指居”场所缢死 8个月后全案撤案》)。这桩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冤案,再次引发公众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关注,财新此前报道,作为非羁押措施的指居制度,在实践中时常违背其人道主义本意,演变成了比羁押更为严厉的措施。相比看守所已经有较为规范的作息和讯问制度,指居期间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难得到保障,并且律师也无法会见指居中的犯罪嫌疑人。在部分地区,由于缺乏明确规定,指居过程中利用控制作息和饮食产生了变相肉刑的情况。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鲍琦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