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周刊|特别报道:刑诉法四修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4年05月27日第21期
“小宪法”修改在即,如何在有效打击犯罪的同时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保障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权利保障的法治思想如何再进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注释本。多位学者及法官建议,此次刑诉法修改,为落实以审判为中心,可适用“直接言词原则”,即法官只能以在法庭上直接获取的证据材料作为裁判基础。
 

  文|财新周刊 张一川 单玉晓

  素有“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与界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关系的宪法类似,是规范刑事司法中公安、司法机关权力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之关系的基本法律。自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次性通过包括刑诉法在内的七部法律以来,该法分别在1996年、2012年、2018年历经三次修改。在适应社会发展、司法实践的变化同时,刑诉法的历次修改都有代表现代法治文明与进步的闪光点——1996年,庭审方式改革,引入控辩对抗制诉讼模式,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废除收容审查制度,确立“疑罪从无”等原则;2012年,“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任务条款,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增加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强化一审程序中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2018年,确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鲍琦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