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新浪转发

自主可控根基已成,政企办公应用“鸿蒙化”迫在眉睫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4年第51期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30日

  [市场企划]

  操作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三大核心基石之一,我国在此领域曾一度受制于人。在PC端,微软Windows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而在移动端,苹果iOS与谷歌Android则凭借先发的生态优势和技术创新,几乎垄断全球市场。

  在全球数字化的今天,操作系统关乎着各个产业生态的底座安全。近年来,在地缘冲突和“实体清单”的围堵下,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替代逐渐提上日程,政企办公应用适配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成为新的行业风向标。

自主可控根基已成

  从2019年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他68家非美国附属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开始,到今年12月拜登政府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再次将136家中国企业列入所谓“实体清单”,五年时间12次限制措施,让国内ICT产业环境愈发艰难。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将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打造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生态。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破局“缺芯少魂”,逐步构筑起自主可控的坚实根基。

  近日,计世资讯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操作系统市场研究报告》对全球主流操作系统生态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显示,Windows、Android操作系统生态在各维度建设较为完善。鸿蒙OS、统信UOS凭借完善的生态适配体系,实现了操作系统在软硬件生态适配数、装机量、原生应用增长率等方面数量级的增长。

  在移动端,华为在10月22日发布的我国首个全栈自主研发的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可搭载在手机、平板等多种终端设备上,实现多设备联动,并在AI交互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根据近期数据,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已突破10亿台。自此,华为鸿蒙系统打破原有格局,成为与苹果IOS、谷歌安卓系统势均力敌的国产移动操作系统。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评价:“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实现了从内核到数据库、编程语言、开发环境全链条全过程完全自主研发,对整个数字经济发展,对我们抓住全球数字化转型意义非常重大。”

  除了实现多端的互联互通外,华为在下一盘更大的棋,向政企、制造、金融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纵深。华为表示“鸿蒙真正实现了一个系统,统一所有设备生态,打通多设备、多场景,是第一个面向平板、手机、座舱、IoT设备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

  事实上,政企办公对鸿蒙的应用,是原生鸿蒙迈向真正成熟可用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政企应用“国产化”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从数据安全性,还是办公效率与业务协同性方面考虑,政企办公系统替换国产化操作系统迫在眉睫。

系统安全是政企办公头等要务

  政企部门由于存储着大量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要数据,安全性关乎国家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维护。因此政企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切换新的系统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更全面。

  回顾过往,操作系统安全事故为各国政府带来了严重后果。

  2024年爆发的“微软蓝屏”事件导致澳大利亚的政府网络系统受损,大量公共服务系统陷入瘫痪状态,办事效率大幅下降,给民众办理各类事务带来不便,影响当时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1999年“千年虫”事件,让西非国家冈比亚的财政部、税局和海关等因系统无法运作而陷入瘫痪,无法正常开展税收征管、财政预算编制、海关进出口监管等工作,对国家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秩序维护带来了巨大冲击。

  在国外操作系统之上构建的办公应用,就像是在别人家的地基上搭建信息大厦,随时可能面临外部政策变动、商业利益冲突或技术故障引发的不可预知的数据安全风险。《2023中国政企机构数据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三年,数据泄露在所有数据安全事件中的占比从41.2%跃升至67.5%,网络安全形势越发严峻。

  正如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徐震在接受《焦点访谈》栏目采访时所说:“谷歌可以控制(安卓)很多东西,美国政府要求它限制,它就可以限制我们使用。”

  近年来,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快速崛起,并在政企应用中开始崭露头角,让行业看到新的希望。原生鸿蒙系统作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为政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平台保障。通过开发原生鸿蒙版的办公应用,政企组织能够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创新,提升政务办公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HarmonyOS NEXT作为HarmonyOS的全新迭代版本,是HarmonyOS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升级,将安全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以原生安全打造全方位自主可控的安全。”华为方面表示。

政企应用纷纷拥抱鸿蒙系统

  “建造一个操作系统并不难,难的是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这样评价国内操作系统的发展现状。到现在依然是国内操作系统不温不火的关键。

  “鸿蒙系统已完成了对头部5000个应用的鸿蒙化,生态已基本可用,但需要继续完善功能、打磨体验、做出创新。”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首届鸿蒙生态大会坦言,大量的小众、低频但刚需的应用还有很多没有鸿蒙化,需要更多的开发者、更多的伙伴、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共建。

  据了解,目前鸿蒙生态已覆盖了18个垂直领域,包括交通、娱乐、支付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党政军央企办公应用蓝信接入鸿蒙系统的原生智能能力,能更加便捷地发送消息、发起会议,大大提升办公效率;鸿蒙原生版钉钉实现多设备的高效协同,用户在会议中途想切换设备,只需要将两台设备靠近,会议无缝接续到另一台设备上。其他政企内部办公应用同样可以基于需求接入上述能力,实现办公体验和效率的进阶。

  截至10月22日,已经超过1.5万个原生应用和元服务完成开发可以给消费者使用。“然而,与国际领先的成熟操作系统生态相比,这只是开始。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徐直军看来,10万个应用是鸿蒙生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成熟标志。这是鸿蒙生态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关键目标,也是鸿蒙应用上架的冲刺阶段。

  对政企而言,将办公应用加入鸿蒙生态列入2025年工作规划,成为不得不做,又迫在眉睫的必选项。

  据余承东介绍,明年所有新发布的华为手机产品都将搭载原生鸿蒙系统上市。此前大量基于安卓及早期版本鸿蒙系统开发的政企内部办公应用将无法使用,影响政企业务的正常开展。

  在外部不断紧缩的压力下,政企客户难“独善其身”,打造国产化的操作系统不仅更易于维护,也可保证持续发展。

  鸿蒙绝非华为一家企业的独奏舞台,而是国内操作系统产业体系生态,得失荣辱与共。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政企内部办公应用实现“鸿蒙化”,将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与市场牵引力量,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加入鸿蒙生态,形成“正循环”,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舞台上实现弯道超车。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