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玲
当一起性侵悲剧进入公众视野,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受害者在寻求帮助或维权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二次伤害。它比最初的创伤更隐蔽,但破坏力同样巨大。
当媒体和公众以高度情绪化的方式传播案件细节,甚至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进行揣测,会让受害者及其家人重新陷入痛苦的回忆,并且失去对自身经历的掌控。因此,在讨论此类事件时,我们应当尊重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意愿,避免过度曝光案件细节,尤其是未经证实的信息。
讨论案件时,我们应避免任何形式的“受害者有罪论”。如“她当时是不是穿得太暴露”等质疑,会在无意间将责任从施害者转移到受害者。这还可能让我们忽视性侵问题的真正根源,如权力不对等、法律漏洞和社会教育缺失。因此,我们在讨论时可以引导话题向更具建设性的方向,还应避免使用“她太可怜了”或“她的一生就这样毁了”之类的表达,这会让受害者感到更加无助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