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宗坤
律师
我很欣赏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话:“有学问而没有感悟,有交谊而没有了解。有父母妻子而没有温情,有礼义而没有仁者的存心,是人生一件极可悲的事情。这种人非之无举,刺之无刺,过吾门而不入,吾无憾焉。”
林先生描绘的是一种“情感空心化”的人。我们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他可能是某某领域的专家,谈起专业知识,引经据典,头头是道,是青年学生的榜样。这种人永远正确,永远体面,永远高大上,谁也找不出他的毛病来;但是,当你和他稍有交往,就会感觉到一种无处不在的疏离感。他像个机器人,一切都是预置的程序,一切都符合社会规范,唯独缺少林先生说的“温情”和“仁者的存心”。孔子把这种人叫乡愿,说这种人从我家门口路过,不进门,也没什么遗憾。林先生也是同样的态度,这种人不值得去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