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琬文
什么是“可能的自我”?它如同一扇窗,让我们窥见未来的不同版本——有的让人心生期待,有的则让人感到害怕。人类的心理就在这两股力量之间来回摆动:靠近那个更积极、更美好的自己,同时回避那个让人恐惧、厌恶的自己。心理学称之为“趋近-回避”机制。
问题在于,如果我们过于沉浸于某一个自我版本,便如同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以为自己是在自由选择,实则活成了一个被设定好的工具人。工具人的命运单一、重复且毫无惊喜。只有当楚门最终推开那扇门,他才真正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可能自我”。可能的自我从来不是单一的,它就像一张复杂的地图,既记录着过去的轨迹,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并与当下的自己紧密相连。可以通过三个“我”来发现这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