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最新财新周刊|高息个人贷款踩刹车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5年11月10日第43期
助贷模式下,部分个人贷款综合成本为何居高不下?在监管要求下逐步压降过高利率将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2015年至2018年个人消费贷呈爆发式增长,但随着经济调整,依赖高息网贷用以消费特别是用于炒房、炒股的部分人群收入下滑,陷入了“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文|财新周刊 刘冉 张宇哲

  40岁的陈女士夫妇正经历创业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财务危机,他们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把家里惟一一套位于北京东三环双井附近的住宅卖了变现,用来偿还由于银行信贷政策收紧而欠下的利息高昂的过桥贷款。

  事情的起因是,疫情期间,她以夫妻二人名下房产作为抵押,在某家国有大行借了一笔本金520万元的个人经营贷款,利率为3%左右,先息后本。近期,该行客户经理向陈女士推荐,可将她的房抵贷额度提升至630万元,利率不变,条件是需要先把520万元本金还清,然后再重新申请。陈女士想到夫妻二人名下还有几笔利率更高的网贷,为了降低利息支出,于是采纳了客户经理的建议,并用了这位客户经理推荐的某小贷公司提供的过桥贷款,借出500万元先还给银行。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