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经济开始放缓,即使中国经济没有出现显著改善,人民币贬值压力也会大大减轻
鼓励并购重组打造一流投行的表态,让市场对券商间“强强联合”充满幻想,然而实际操作难度巨大
资本新规是引导银行业“脱虚向实、择优弃劣”的指挥棒;建议银行在组合管理、资本配置和绩效考核中提前安排,向“轻资本、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
基建和房地产不能再带动银行业贷款增长,如何控制这两个行业的不良率是一大挑战;短期内大幅增加制造业贷款或造成未来的不良贷款风险
金融业的“守夜人”再整合,如何在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同时强化内部治理、权力制衡,打造监管铁军?
IMF还进一步预测2024年底核心通胀将升至2.1%;这一预测可谓十分大胆,若得以实现,则将为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是否会陷入通缩”的激烈争论画上句号
监管设置银保渠道费用上限,费率大降30%,银行、险企签约无价可议,银行接受现实,险企分化
多家险企三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源于权益市场走低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财政部将考核周期从一年调整为三年
增长时代的策略管理架构已经明显不适应转型时代的市场环境;可以借鉴“全天候”策略的视角,积极管理风险来源
公募基金三季度亏损3500亿元,个人养老基金产品几乎全军尽墨;权益产品发行降至近四年冰点,加之全行业降费改革,基金公司营收亦遭重创
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核心主题,是在强化党管金融基础上的强监管、防风险和促发展
相较于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更具前瞻性、更能代表资金在全球市场的流动,因此美元指数对A股和港股的拐点判断更重要
直接IPO被认为是北交所弯道超车的重要举措,希望差异化竞争带给北交所不同于沪深交易所的优质资产,继而拉动市场流动性
中国不将汇率作为促进出口的主要政策工具的关键原因是,政府一直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作为首要任务之一,而汇率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一环
险企发行永续债不仅可以补充核心二级资本,还能撬动核心的保单盈余,带来核心资本的杠杆式增加;潜在投资者预计将以保险机构为主
特殊再融资债券密集发行,银行参与化债即将落地,央行设立应急流动性支持计划;解燃眉之急后,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央地财政关系,从根本上堵住地方违法违规举债的口子
此次降准几被淡忘,但原本非同寻常;备受期待的“金九银十”期间中国经济究竟表现如何,即便身处国庆长假,仍牵动所有人的神经
金融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波动周期相对较短,回流相对容易;但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长钱”,更多受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中国经济自身转型升级影响,如何找到吸引外资的新增长点
生成式AI落地银行业,短期靠创新能力,中期靠独有的数据将大模型调节得更加精准可靠,长期则需要依靠人才培养
愈加严苛的股份限售、减持制度让原本正常的市场交易制度成为众矢之的,限售减持规则缘何变成调控工具
理解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特性,就能以制度设计和必要的干预管理好二者的“爱恨情仇”
当前A股和商品的背离不会持续,未来股票大概率以补涨的方式完成修复
监管部门一方面放松“偿二代”二期部分规则,一方面放行险企发行永续债补充核心资本,紧绷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正在缓解
中国今天仍有很大追赶空间,通过改善而非创新已能保持一定增长,这是中国相比当年日本最大的优势
银行业围绕优质客群的价格战是否可持续,如何服务长尾客群,如何应对不良贷款上升并加强助贷监管,是监管和业界都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