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通胀长期停留在一个高水平而中国未能幸免,那么债券跑赢股票、股票市盈率下降和企业债跑赢国债的情况,将可能在中国出现
美联储缩表、监管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叠加引发加密货币大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强烈的投机属性与结构性缺陷,再度证明它是现行货币政策效果的放大器而非对冲工具
成交额和换手率双双下滑、“大非”解禁之际,科创板如何发展
新增信贷主要投向基建领域,资金来源主要靠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发债募集,将如何助力稳经济?
一级市场的大型私募基金来到二级市场公开上市,传递出怎样的市场信号?
试点一年之际,扩募规则和限售解禁同时到来,普遍高溢价的公募REITs将被市场重新定价
当市场高度脆弱时,使用收益风险不对称的工具,将可能出现的巨震转化为盈利,这就是“反脆弱策略”的原理
仅仅因为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减弱,并不能改变实际利率维持在高位的特征;对中国成长股而言意味着有反弹的机会,但非反转
目前风险较大的险企多归属于“金控系”或是“地产系”,存在公司治理风险及资金运用风险,并集中体现在不当关联交易上
国际环境、国内监管政策和防疫进展叠加的情况如果不从根本改变,A股和港股只可能有反弹,很难持续回升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控未松口,城投反腐升级,城投的贷款、发债、非标等融资渠道均在收窄,弱资质城投如何“续命”?
不看前路、只顾防守是守不住财富的,我们需要有策略地积极拥抱新的时代
“一参一控多牌”放开,各路资本曾竞相争抢的公募牌照今后将不再是稀缺资源的同时,需避免不当竞争与利益输送
信托业传统业务持续压降,证券类和服务信托等新业务增长尚不足以支撑盈利,风险资产处置依然艰难
可双管齐下,发放1万亿元现金与消费券;现在不是过分担心财政负担的恰当时机,因只有经济大盘稳、民生托底,才会有真正的财政安全边界
居民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制造业和基建为主的对公贷款投放较平稳,未来进一步加码的空间还有多大?
Terra USD的挤兑潮致使Luna和UST两个原始代币陷入死亡螺旋并被交易所下架,400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同步受到影响
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低迷的状况难以改变,债券收益率易下难上,A股大概率将处于不断磨底的过程中
作为民营保险公司,阳光保险复杂的股权结构首次全面披露;在市场普遍疲弱的时机选择登陆H股,或为未来登陆A股打前站
注册制下的首个退市潮,保壳手段层出不穷。重组规则让一级市场壳价降温,但二级市场仍然热衷于爆炒壳股
这一机制意在推动银行参考更加市场化的贷款利率,自主调整存款利率;但短期内,可能仍较依赖利率自律机制的引导
过去一二十年间,最有可能与纽约和伦敦相媲美的亚洲金融中心城市,不外乎中国上海、香港以及新加坡;但从2019年起,对新加坡发展有利的因素在增加
做难而正确的事,自下而上积极改革、打破“内卷”,不仅需要监管的引导,更需要从业者的长远眼光
国内疫情及宏观经济状况,是影响未来一段时间汇率和资本流动的根本因素
现在业内提供的投顾服务大部分都只是“产品选择”,缺失“资产配置”和“投后管理”,而这两个环节正是避免最近两年股票类产品投资损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