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刘冉 吴雨俭
虽然监管及行业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淡化险企“开门红”,但近几年越来越提前的节奏,表明其仍是保险公司每年重要的业绩支撑。从2021年10月起,就有险企陆续打响“开门红”战役。
不过展望2022年的“开门红”,大部分业内人士持悲观态度。“监管趋严、代理人规模下降、产品创新有限,再加上受2021年新旧重疾险切换带来的一次性销售刺激影响,基数比较高,所以今年不太好搞,数据估计也一般。”一名行业分析师表示。
文|财新周刊 刘冉 吴雨俭
虽然监管及行业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淡化险企“开门红”,但近几年越来越提前的节奏,表明其仍是保险公司每年重要的业绩支撑。从2021年10月起,就有险企陆续打响“开门红”战役。
不过展望2022年的“开门红”,大部分业内人士持悲观态度。“监管趋严、代理人规模下降、产品创新有限,再加上受2021年新旧重疾险切换带来的一次性销售刺激影响,基数比较高,所以今年不太好搞,数据估计也一般。”一名行业分析师表示。
版面编辑:刘春辉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原图
监管部门就保险销售这一话题向业内征求意见,包括重启银保深度合作、明确首年手续费上限、细化“可回溯”规则等细节,不但可以有效解决“飞单”和“退保黑产”问题,还可以再次规范保险公司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也利于保险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