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随笔|哈尔滨的前世今生

2024年02月19日第07期
一个多世纪前哈尔滨的诞生,从一开始就属于强迫或半强迫。当然也带来了现代和国际气息,但其中“倾慕”少,“慕强”倒更浓烈。这种情绪也植入了哈尔滨城市的基因
news 原图 1940年前后,哈尔滨,Kitajskaya街。

  文|宋金波
  作家

  上世纪90年代初,从我就读的大学后门出来没多远,可见一大片荒地。穿过去,是当时的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等高校。有些异校恋的同学会走此便道幽会。

  看地图就更明显,哈尔滨当时的城市布局有点像个尚未织好的蜘蛛网,没有发育完成的花苞,腹心处是一个显眼的空洞。母校后面这块近似抛荒的地,便是这个空洞的一部分。

  后来知道,哈尔滨的先天缺陷与该城由来紧密相关。在这块土地上,一度有三个不同的行政治理主体,其中一个归属中国地方当局,另两个都与中东铁路相关,在俄国人掌握之中。

哈尔滨的洋与土

  春节前,或是作为电视剧《繁花》的余绪,微信群里有人聊到西式点心。青岛、武汉、广州等地的群友都表达了与西点的熟稔,上海朋友更是认领了许多西点的归属权。

版面编辑:刘春辉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