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保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管传媒学院副教授
文艺理论家陈涌于2015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相对生前显赫的地位和曾经引起的热烈争议,这位96岁老人的离去所引起的话题略显平静而冷清。
陈涌原名杨思仲,1919年出生于广东,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鲁艺学习,这成为他人生一个转折点。当时鲁艺的周扬、何其芳、陈荒煤、周立波等都是他的老师,也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陈涌的文艺理论与批评起步于上世纪40年代。在新中国初期,他已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界崭露头角。1954年11月,陈涌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成名作“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呐喊’与‘彷徨’研究之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断定鲁迅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革命,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这一论点和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完全一致。这篇文章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甚至被认为是“毛泽东的《论鲁迅》之后中国鲁迅学界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