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财新周刊 梁莹菲
文|财新周刊 梁莹菲 黄姝伦
20世纪90年代初,位于广州市中山大学南门的纺织商圈雏形初具,开始吸引外地商人前来采购,俗称“中大布匹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纺织品交易中心。2010年前后鼎盛时期,这里有超过40个大大小小的商城,上万家商户。据不完全统计,商圈每年成交额达250亿元,“全国纺织看华南,华南纺织看中大”。
占地1500亩的康乐、鹭江城中村,紧邻着中大布匹市场,管理宽松且租金低廉,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高峰时估计逾15万人,多来自潮汕地区、湖南、湖北、江西等周边省份。成衣制作的各个环节,裁剪、缝制、熨烫、印花等,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熟手”。贸易商在布匹市场挑选了合意的布料,到此下单,不出24小时,就能拿到一批成衣,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制衣厂老板,重庆人糜道全在康乐村干了六年,他总结道:“制衣都是要赶市场潮流的,你对市场的反应快,价格才上得去,反应慢就卖不动了。”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表示,中大布匹市场产业链的特点整体来说是小而散。这些城中村很多是单家独户的“夫妻店”,小而没有形成体系,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相互之间缺少合作。城中村的服装产业链逐步成形,因为中大布匹市场形成后,有很多人发现了城中村里的机遇,这里租房、搞几台设备加工,布匹就在附近,销售在十三行、沙河,上下游很近,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