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封面报道之二|北京垃圾分类简史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1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1月06日
可以听文章啦!
作为一场社会实验,北京的垃圾对策先后经过了自然循环、堆放污染、标准化填埋、焚烧+和减量化资源化五个阶段

  文|财新周刊 杨睿

  如果从2000年北京被当时的建设部选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算起,这座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作为一场社会实验,北京的垃圾对策先后经过了自然循环、堆放污染、标准化填埋、焚烧+和减量化资源化五个阶段。但在亲历者眼中,无论是自下而上的民间尝试,还是自上而下的官方政策,几十年来垃圾分类始终绕不开“高高低低、浮浮沉沉”八个字。

  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呼吁北京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这是1949年之后第一次提出垃圾分类。当时的大背景是“勤俭建国”,可以理解为一种节约意识,而非环保意识的体现。彼时,北京的废品回收业十分发达,二环路以内有2000多个国营废品回收站,几乎每个胡同都有。由于生活水平低,市民会把牙膏皮、废玻璃、旧报纸等分门别类送往国营废品站换钱。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杨胜忠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