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社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2年第28期 出版日期 2022年07月18日
想落户的不能落,能落户的不想落,这一结构性错配已成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最尖锐的矛盾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直接关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图:视觉中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作为“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备受关注。而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体制保证。

  方案沿袭《“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表述,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最末一点迅速成为舆论热点。显然,这一思路意在按照城市规模逐阶放开落户条件。按照这一务实思路,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3.8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45.4%。不过,二者之间的“剪刀差”并未显著缩小。一些矛盾也日益显现,最突出的是供需错配:取消落户限制的城市,未必能吸引足够多的转移人口;而转移人口希望落户的城市,依然存在较多限制。这一结构性错配已成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最尖锐的矛盾。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