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岳跃 张宇哲
近2.4万家管理人、超20万亿元规模的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即将迎来准入门槛和持续性监管要求的大幅提高。在严进严管的趋势下,行业必将加速出清。
2022年12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基金业协会”)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修订为《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并起草配套指引(下称“私募新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2023年1月10日。
文|财新周刊 岳跃 张宇哲
近2.4万家管理人、超20万亿元规模的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即将迎来准入门槛和持续性监管要求的大幅提高。在严进严管的趋势下,行业必将加速出清。
2022年12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基金业协会”)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修订为《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并起草配套指引(下称“私募新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2023年1月10日。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还是按照规模分级管理比较合理
笑死,协会备案是私募拿来骗人的最大噱头,没了协会备案,谁会轻易相信私募,现在限制私募数量,就是协会又想拿钱又不想管事。
治标不治本,远离私募本意,监管成本已然高位,试问,注册资本是私募劣币的原因吗?
投资失败,就去各地金管局和银保监会去闹腾。只会促使各类监管措施愈发严格。投资的门槛还是要高一些,业内选择客户的时候,也别什么肉都吃。
高质量发展
不良机构
步步高
不管什么募,本质毫无区别
我有一种感觉:私募这样去管,路就走偏了。公募突出信披方面的监管义务,私募就突出各方的信义义务,至于非法集资之类的,从公安经侦方面下大力气。私募基金还是要突出灵活多样和各方意思自治,把私募管成公募,这样就失去私募存在的意义了。
其实私募除了证券类,本质就是非标。。。非要搞股权类。。。这个市场做不起来的。头部机构能投几家
搞股权类,当前最合规最符合税筹的投资形式就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啊,其他都不行!而且你说的非标是指非标债权吧,我觉得这个是最不靠谱的:贷款就让银行去做就好,因为银行贷款是在严格的监管和资本充足率指标之下的,做非标债权类基金无非就是想脱离监管,这才真是金融乱象的根源,私募股权恰恰才是符合金融市场规律的投资形式,不可能做不起来的。
牌照生意,提高门槛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