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周刊|山西交控化债争议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9年第37期 出版日期 2019年09月23日
债务性质未变,期限超出中央确定的隐性债务化债期限,现金流能否覆盖存疑,市场化方式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并不容易
在近年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过程中,相当大规模的存量隐性债务如何化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文|财新周刊 程思炜 于海荣

  [编者按:地方化解隐性债务的诸多探索中,山西交控债务重组是落地较早的案例。地方和金融机构热捧的背后,这一方案也遭遇了合规质疑。争议的焦点是什么?怎样才是合规的化债方式?]

  在近年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过程中,相当大规模的存量隐性债务如何化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随着中央对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借新还旧、展期等规则的明确,一些地方开始将此前非标渠道举借的短期、高息债务置换为长期、低息的银行贷款。

  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西交控)债务重组方案,是其中落地较早的案例。根据《山西日报》的报道,2018年12月3日,山西交控与国开行山西分行牵头的7家金融机构成功签约银团贷款2607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平移置换债务2337亿元。山西省国资委主任郭保民将其称为“全国成功处置政府债务的典型案例”。国开行总行人士也对财新记者称,这是国开行总行认可的首个参与地方债风险化解的案例。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