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武晓蒙 范浅蝉 张宇哲
岁末年初,一些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引发关注,虽与资金面及市场行情有关,但亦不乏人为因素推波助澜。据财新多方了解,部分理财公司借新发产品较易做高收益率“吸金”,有误导销售之嫌,但也折射出银行理财在净值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35岁的林女士是一位普通上班族,平时会将闲余资金放在活钱理财里以备不时之需。近期,她买的一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令她颇为不解。“元旦前发工资时买了这款产品,当时展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接近5%,我还以为捡了宝,腾挪不少资金进去,结果不到一个月收益率跌到2.5%了。”她向财新表示,虽然没有亏损,但收益率短期内快速下降还是让她体验不好;此外该产品管理费率已调整为新发产品时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