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新浪转发

金融服务逐“绿”而行——践行绿色金融,农业银行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4年第46期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市场企划]

  在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价值与意义愈发凸显。特别是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要求下,因在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方面的价值,绿色金融成为银行机构重点发力的方向。

  机遇之下,挑战并存。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加快推进,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产品和服务创新、信息披露等方面尚有进一步完善空间。据此,如何更好创新实践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成为金融机构的新课题。在此背景下,以绿色为底色的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称为农行)提供了很好的行业实践——农行将绿色金融作为三大战略之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强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提升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质效。从农行近年来绿色金融实践来看,可将其发展归结为“四个关键词”——即“顶层设计、立足禀赋、点绿成金、内外兼修”。

  顶层设计: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不断夯实。特别是进入2024年以来,持续出台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相关政策文件。

  农行坚持从顶层设计层面响应绿色金融的政策所趋,着手搭建绿色金融战略布局和工作体系。自2012年起,农行逐步将绿色信贷纳入全行信贷政策体系,又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农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除了在董事会层面承担绿色金融管理主体责任外,农行高管层还特别设立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并协调落实全行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另外,农行在高管层设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推动将环境和气候相关风险融入经营管理流程,提升全行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能力。这些“顶层设计”,以及配套的管理体系,奠定了农行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

  随着长效机制的建立,在绿色金融领域,农行围绕业务发展和自身建设两条主线,继续聚焦能源革命、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领域,加大绿色资金投放力度。2024年三季度末数据显示,农行绿色信贷余额超4.9万亿元。

  立足禀赋:打造“三农+绿色”特色模式

  立足企业自身禀赋优势,将企业所长发挥创造更大价值,才能更有生命力。据此,农行绿色金融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立足企业禀赋,锻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绿色金融上,农行紧扣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战略定位,寻求服务绿色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的交汇处和双赢点,探索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比如结合不同区域情况创新推出乡村人居环境贷、绿水青山贷、生态共富贷等多款“三农”特色产品。同时,农行还与中央结算公司联合推出市场首支乡村振兴领域银行定制债券指数“中债-农行乡村振兴债券指数”,先后发行了多支“碳中和”和“专项乡村振兴”双标债、“绿色”“专项乡村振兴”和“革命老区”三标债。以上这些富含“三农+绿色”双重标签的特色绿色金融产品也为农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新动能。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敏感的领域之一。农行也持续关注农业领域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业务发展机遇和风险,着力提升环境和气候风险量化分析能力。比如农行通过针对农业贷款探索开展了物理风险相关气候灾害压力测试。

  点绿成金: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顶层设计最终还需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落实到绿色产业、绿色“三农”等场景中。与此相关的是近年来银行业持续创新绿色金融工具体系,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和转型金融产品等。结合政策所趋、市场所需,农行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理念打造了众多新产品、新模式组合,取得了不菲的绿色成效。

  一是“新的绿色信贷产品”。比如在浙江,农行依托湖州市绿色产品认证和“双碳”认证体系,创新“绿色普惠贷”,根据企业的绿色产品和绿色属性,制定差异化的授信方案,并根据企业 ESG 评价等级对授信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提升中小微企业绿色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二是“新的绿色创新业务”。除了传统绿色信贷,农行还充分利用政策工具并结合客情定制绿色银团贷款、绿色债券及其他创新性业务。比如在上海,农行作为联合牵头行及可持续发展协调行,为远东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筹组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积极满足客户绿色可持续发展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ESG主题产品,截至9月末,农行管理ESG主题理财产品规模达804亿元。运用绿色银团贷款、绿色并购贷款、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投行产品服务为绿色行业及客户提供融资超29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

  三是“新的合作机制和模式拓展”。以当前焦点的碳金融市场为例,农行一方面加大与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的合作,推出“农银碳服”结算系统,做好碳市场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企业有效盘活碳资产,比如依托衢州“碳账户金融体系”,推出“工业减碳助力贷”产品,支持满足条件的工业企业改进工艺技术、改造二氧化碳储存设备,提升收储再利用能力,加快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现实中还需要支持大量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在此背景下,转型金融应运而生。农行在转型金融领域也在持续关注并锻造基底能力——比如深入分析转型金融的政策标准与市场实践,并结合山东省煤电、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和零碳园区六大重点领域发展特征,发布《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金融的探索与实践》报告,针对性提出转型金融活动目录和金融服务方案。

  内外兼修:躬身入局建设绿色银行

  向“绿”而行的银行业不止于通过绿色金融将金融资源配置于绿色低碳等产业领域,还需要转向自身。据此结合农行的经验,有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建设绿色银行;另一条是以ESG信息披露为抓手建立公众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对银行的监督和交流机制。

  在建设绿色银行层面,农行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银行,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同时遴选试点机构推动开展“碳中和”试点,积极打造自身运营“碳中和”样板。同时强化碳足迹管理,制定“双碳”工作方案,稳妥有序推进集团“碳盘查”工作。

  在ESG信息披露层面,农行近年在传统ESG报告外,专门发布了绿色金融发展(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该报告中详细展示了农行碳排放、用水、能耗、废弃物、污水排放量以及相关强度等定量数据。此外,报告还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鉴证,提高了数据和声明的客观性与可信度,让绿色银行的诺言更让公众信赖。

  环境是民生,绿色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完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各个领域,绿色金融的发展必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绿色是农行的鲜明底色。作为绿色金融的先行者之一,农行结合自身定位和禀赋已然摸索出一条践行绿色金融的可行路径。未来,伴随以农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持续践行使命担当,全力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金融助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必将谱写新篇章。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