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阅读|宿命苦难下的圣洁之光——读帕斯捷尔纳克家信集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4年12月16日第49期
在青年时期读到他的作品,以现在的年龄,终于可以说,在读到它以前 我是一个人;读了以后,我慢慢地变成了另一个人
《帕斯捷尔纳克:家庭通信,1921—1960》(Boris Pasternak,Family Correspondence, 1921-1960),尼古拉斯·帕斯捷尔纳克·斯莱特(Nicolas Pasternak )

   文|林猛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

  1921年,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家庭裂成了两半。为了给母亲治病,父亲列昂尼德带着母亲和两个妹妹莉迪亚、约瑟芬移民德国,鲍里斯和弟弟亚历山大留在了苏联。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直到诗人1960年去世(其间经历了母亲和父亲的离世),他们一直保持通信。这些通信后来由他们家族后人整理出版,并翻译成英文,我们才能读到。

  意想不到的是,诗人的这些通信,读来也像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富有营养。之前读到他和表妹奥尔加-弗雷登别格的通信集,以及他和友人、读者的一些零散通信,就印象很深;而在家信里,他倾吐自己的心声,情感表露更加率直、敞开。细细品读之下,他那些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话语,像是从他心灵分泌出的某种汁液,在帮助肌体对抗着环境的严酷和不知何时会降临的苦难。正是这种感觉,让我在读完很久之后心里仍一直记挂着,想着应该努力把感受写出来。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李东昊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