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可能带来的失业规模和速度将比物理自动化浪潮更大更快, 最不容易被替代的或许是需要共情和原创性的工作
2023年中国经济将会反弹,但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短期内如何提振企业和家庭信心,中期如何提高生产率,以及长期如何应对老龄化
如果说一年前的当务之急是美联储改变落后于曲线的货币政策,2023年美国政策改善最应该依靠财政等政府部门
出口管制不仅使中国芯片业受到短期冲击,也会让美国相关企业失去一个大市场,加剧行业困境;拜登需要抵制对华鹰派的呼吁,以免加剧中美对抗
不确定性和国家间的分化会阻碍许多领域的努力,当前各方在国际金融领域分歧较小,印度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应着力推动相关议程
棕色能源大幅下降、绿色能源投资不足可能导致类滞胀,政策制定者需要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成本,给企业明确的预期和充足的激励
监管机构将加强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监管,但很难阻止下一个丑闻,永远不要投资那些看起来好得不真实的东西
跨境贸易、投资的萎缩,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区域化,将降低全球成功应对气候问题的可能性,各国需要对去全球化踩下刹车
2023年财政收入形势可能好转,支出需求继续增加,新增债务规模可接近2022年的水平,财政政策应更加聚焦提质增效
低碳转型要想成功,必须是公正的,既不能扩大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也必须避免一个国家内部不平等加剧
全球最低税率协议或许有助于打造更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但要达到预想效果,困难重重,许多国家的政府都不太可能放弃产业补贴竞赛
在对抗通胀和避免养老金或抵押贷款危机的两难选择中,更恰当的方式是用定额补贴取代为家庭能源账单设置上限,取消减税并削减公共支出
当前的基础设施融资结构将财政和金融风险从中央转移到地方,以中央财政状况的显性恶化换取经济稳定增长,可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仅靠技术优势是不够的,东盟具有高度多样性,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大市场,也是探索将语言及文化多样性融入商业实践的练兵场
11月中旬的G20峰会上,若中美两国能就削减双边关税达成协议,将有助于缓和美国通胀困局,提振中国出口
美欧等全球主要央行不经协调地加息,令衰退风险大增,中日两国通胀较低,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全球联手应对通胀的机会窗口
全球央行的通胀模型并未考虑地缘政治风险溢价,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缘政治风险溢价不断上升、供应冲击比需求管理更重要的世界中
市县财政收入下降、大规模出售国有资产、一般公共预算对土地财政依赖日益严重等,都反映出基层财政不稳固,这需要系统性对策
年轻的人口结构、经济规模庞大且结构多元化,为印度高增长提供了基本条件,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惟一途径是推进结构性改革
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冲击程度有别,也将加剧社会不平等
俄乌冲突对欧盟各国的冲击高度不对称,面对外部分化力量,欧洲各国能否继续团结一致?
货币走势反转通常需要政策制定者出手推动,而非基于估值,在更多证据表明通胀预期下降前,美国财政部采取类似举措为时尚早
相比暂时减免汽油税的提议,将这部分税收用于补贴中低收入家庭、将汽油税减免与对石油公司开征暴利税结合、鼓励美国石油公司增加国内供给,在效率和公平上都更优
全球正在接近低通胀向高通胀时代转变的拐点,快速和果断的收紧政策更能降低硬着陆出现的概率,结构性改革也必不可少
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会提高战争的成本,但无法阻止战争,速胜的前景无比诱人,但战争走向是不可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