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援助规模,能否通过援助机制的设计,推动乌克兰所需要的改革、实现技术和理念上的跨越更加重要
硬军事力量决定俄乌冲突走向,但软实力也并非无关紧要,乌克兰正借此获得支持
梅朗雄的支持者帮助马克龙实现了连任,但两人在很多问题的立场上近乎对立,马克龙必须考虑这部分选民的偏好,采取不同于过去的治理方式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采用账户制而非试点时的产品制,建议优化机制设计、打通与第二支柱的信息交换和税优额度,吸引更多参保人
提前承诺让欧洲负责执行和管理战后援助,美国负责提供绝大部分资金,以补偿欧洲可能因能源断供面临的损失,是让冲突早日结束的良策
考虑到需求弹性高和短期供应弹性低,如果各国联合起来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加税,税负成本将大部分由俄罗斯企业承担
经验表明经济体系能够迅速适应中断和变化,欧洲应忍受一定的国民收入损失,作为一个整体与潜在供应者谈判,并为受影响最大的成员国提供支持
俄乌冲突让各国更关注供应链安全和自给自足,完全扭转其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很难,但有许多做法可以降低这种损失,稳住全球化大局
外汇储备在应对冲突过程中的效用下降,一些国家或逐步降低外储规模,这会导致它们未来需忍受更大幅度的汇率波动
欧美制裁俄罗斯将加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也可能促使许多新兴经济体重新思考通过积累外储来抵御经济金融危机的做法
只有让民众认识到转型带来的希望和机遇,而不是担忧成本提高、成为转型受害者,气候行动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俄罗斯经济本就面临人口老龄化、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开采、未能融入全球价值链等挑战,西方经济制裁和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将进一步恶化其经济前景
当前要特别重视通过优化事权配置,更合理划分央地职责,让中央更多承担地方可能“乱作为”或不易监督的职责,同时要相应减少对一些地方完整事权范围内的监督考核
美国和欧元区都面临通胀高企的局面,但应对新冠疫情采取的财政货币支持措施不同,导致美国通胀前景更糟
市场对2022年新兴经济体增速预期与疫情前大致相同,但债务高企、供应链重构、人力资本累积受阻等不利影响或将在更长时间内显现
经济因素是战争的重要考量,但很多时候战争是非理性的,情绪因素很可能会压倒理性计算,能否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及担忧,是决定战争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全球对美元和人民币作为安全货币时有怀疑之时,欧洲政治家们创立欧元的赌注,似是一笔明智的投资
人工智能用途甚广,既可以带来潜在好处,也会造成“回音室”、社会极化等负面影响,应当根据相关行为的风险程度来采取不同严格程度的监管
债务率60%和赤字率3%的上限规定是基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达成前后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和当时的利率、增速水平确定的,目前接近零利率,上限可以更高
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加密货币则会带来金融不稳定,未来或有更多国家禁止加密货币,严格监管稳定币,同时推出央行数字货币
疫情引发企业对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的考虑,头部企业可以借机推动各国各行业加速实现碳中和
2022年经济增速将回落,需要关注全球供应链紊乱、美联储政策退出的影响、国内改革推进力度和政策共振,以及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等潜在风险点
减碳、房地产调控趋紧、对教培行业的严监管以及疫情零容忍政策共同导致,这些政策方向正确,但实施方式可以适当优化
一些推高赤字项目即将到期,2022年美国联邦政府赤字率将大幅下降,弥补需求缺口和提升长期举债能力,都需要增加投资回报率高的生产性公共投资
各国政府已宣布的政策远不能实现《巴黎协定》的承诺,志同道合的国家组成“气候俱乐部”,可能是提高各国气候政策可信度的惟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