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出台三轮刺激政策或使美国陷入刺激陷阱,要摆脱这一陷阱,需在推进刺激政策的同时,配以改革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加储蓄等三项改革
货币政策确实会对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产生影响,央行家可以用货币政策实现物价稳定等传统目标,利用其监管职权应对这些新的紧迫问题
重回多边主义,需要智慧、耐心,以及与其他国家相向而行
疫情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者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向每个人发放支票会产生“推绳子”效益,美国复苏需要的是投向良好的基建
过去20年,全球治理安排改革进展有限,如果主要国家能凝聚政治领导力、革新国际治理体系,将能使全球获益
中美两国在减排方面优势不同,可以通过建设性竞争,共享绿色技术,换取市场准入、更高的绿色发展标准,尽早实现净零排放
相比仅依靠各国承诺和自愿遵守,更可靠的让各国实现碳中和承诺的方式是协调构建全球统一的碳关税和碳税制度,契机就在眼前,莫让其溜走
若长期生产率能因改革或结构性政策而提高,货币将发挥其魔力;2021年拜登政府或推出新政,加上疫情后的周期性经济复苏,经济表现可能会比预期的好
发达国家货币、财政政策继续保持宽松,重拾多边主义和疫苗的积极进展,或推动市场继续上涨,2021年或许不会像2020年那么惊心动魄,但也不会无聊、平淡
尽管欧洲可能怀疑自己不效仿亚洲国家对疫情采取高压姿态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没有理由后悔未采用美国的糟糕战略
未来财政处于紧平衡或是常态,通过强化财政管理提升绩效是重中之重,根本目标是将绩效理念导入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各项工作中,以绩效为核心改进政府管理
面对更小的差距和更为复杂的世界,美国必须与他国合作,拜登外交政策的成败将取决于能以多快的速度重新习得多边主义这门课
拜登政府会改变美国过去四年在气候问题上的狭隘考量,应对气候变化仍需要推动所有国家共同努力
只要投资者认为科技、医疗行业会是疫情赢家,股市表现和整体经济状况之间就会存在脱节,再次爆发危机的诱因仍在,投资者需要保持警惕
无论谁当选,美国在技术上与中国脱钩的趋势很可能持续;若拜登胜选,美欧关系将缓和,美国会考虑重新加入CPTPP
很多地区尚未出现第二波疫情,世界经济复苏将继续取决于中美两国;德国对财政刺激的态度转变更有利于欧洲经济增长;若疫苗能在明年一季度投入使用,或许不必太过悲观
全球复苏既非V形,也非L形,而更像K形,2021年及往后的全球复苏将非常不均衡,黑天鹅事件大概率会出现
最危险的时段很可能10月才开始,大选前匆忙推出的疫苗可能遭遇群体性反对,若经济再度下滑,政策空间明显减小
财政要适应并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单纯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并不能解决问题,更需要的是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服务业开放及公平竞争,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创造增长及就业机会,还将为日益壮大的中产消费者提供巨大的福利收益
全球供应链重塑、世贸体系换面、中美脱钩,或将延续到特朗普任期结束后
先行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一些不利因素仍然存在,悲观和乐观的情绪将在市场上交替显现,前期金融市场不断攀升降低了未来进一步攀升的概率
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韧性仍强,如果未来美联储独立性下降,其他国家将别无选择,惟一出路是给予IMF更大的授权,允许其发行更多的特别提款权
“买美国货”政策是政治上的加分项,但从经济角度看并不实惠,这项政策“挽救”一个就业岗位,需要美国纳税人每年付出25万美元的成本
在疫情防控、救助失业人群等方面,欧洲表现更好,因此目前的复苏好于美国,但要长期持续,欧洲还需找到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并让劳动力市场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