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新兴企业如何应对专利危机?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4年第50期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29日 试听
新兴企业能否找到合适方法应对专利危机,决定着中国能否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Fkhylf1C](https://a.caixin.com/Fkhylf1C)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文|陶景洲
  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亚洲业务执行合伙人

  高通反垄断专利之争尚未落幕,小米“出海”印度不久便遭遇爱立信苦等三年的“围追堵截”,紧接着小米净化器又被巴慕质疑侵犯外观专利。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观者多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但“看戏”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新兴的本土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专利挑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围绕中国企业频发专利战,原因多多。主要还在中国法律专利保护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过多干预造成知识产权政策往往让位于民族产业保护。

  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一直遭到国际社会诟病。在国内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偏低,而维权成本高、周期长、收益低,以至中国专利侵权事件频发,侵权者抱着侥幸心理躲避被追究的事件比比皆是。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王影
推广

财新会员积分兑好礼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电邮

评论区 0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