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孔飞力:解剖刀下的风景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6年第7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2月22日
孔飞力的历史观,就是把中国历史“还给”中国人,这种观念的最高原则,是进入中国历史深处,从内部来观察。他把自己渗入他的解剖对象之中
2012 年,孔飞力在美国家中。
 

  文|庄秋水
  作家

  2016年2月15日傍晚,我偶然看到消息说孔飞力(Philip Kuhn)去世,稍后有人证实他其实已在2月11日(美国时间)魂归道山,享年83岁。很快,这一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一天之内,我已看到十种以上的报道,包括他过世的消息、从前接受的采访、他的译者记述以及各种书评。各家媒体公号和自媒体,都加入了这次安魂吟唱。

  这位超然脱俗的历史学家,在1984年进入故宫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大清帝国内部的通信体系如何影响其政策的实际运作。档案研究旁逸斜出,结果令人惊喜。孔飞力发现了1768年的剪辫案,它所呈现的丰富历史意涵令他着迷。他的这项研究最终成为史学巨著,1990年《叫魂:1768年的妖术大恐慌》(Soul stealers: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1999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了中文版。《叫魂》成了孔飞力在中文读者中最广为人知的著作。这几天,许多人提到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他让人们意识到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他这一本代表性的著作,扩建起了一个读者可以进入的广阔世界。

  [《财新周刊》印刷版,各大机场书店零售;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