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历史从她的生命里推演而出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6年第16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4月25日
塔奇曼说她不能书写当代史,她必须隔开一段时间的距离。因而,她乐于收拾旧山河,让人类的闪光时刻成为不朽

  文|云也退
  书评人

  “他大摇大摆回到白宫去的时候,你可以听到他的两个睾丸碰得叮铛响。”——某记者搁杜鲁门身上的话,被《光荣与梦想》一引,倒成了作者曼彻斯特的金字招牌。人们觉得,这就是曼彻斯特历史纪实的画风,纪政治人物的实,史料扎实又不失想象,时不时给点“神来之笔”。

  《光荣与梦想》一百余万言,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将近百万言,撰写这些篇幅超长、今天一般叫“非虚构”作品的都是些怎样的人呢?他们一头扑进资料堆里,竟然还能带着作品爬出来,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在雷雨之夜昏天黑地钻出下水道,腿上捆着完好无损的一套账册那样,简直是奇迹。比曼彻斯特年长,比夏伊勒年轻,另一个美国人芭芭拉·W.塔奇曼也留下了几部厚重的历史著作:《八月炮火》《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骄傲之塔》等等,篇幅未必够得上卷帙浩繁,看内容含量却足称巨制。但是,塔奇曼在文集《历史的技艺》里却说:我们这些人的强项并不是查资料,相反,我们强在有能力不海枯石烂地一直查下去。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邵超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