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标准化重构票据市场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12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3月30日
标准化票据将提升票据的融资功能;但其未来发展前景,还取决于创设效率和交易成本、能否被认定为“标”以及收益率对投资人的吸引力等
2019年下半年,在上海票交所先行试点四期之后,标准化票据即将正式落地。
 

  文|财新周刊 朱亮韬

  在无锡做化工品生意的贸易商王家福(化名),对于银行承兑汇票又恨又爱。一方面,他抱怨现在化工行业的下游客户付款都喜欢用银票而非现金,“把行业搞得很乱”;另一方面,又觉得收到银票总比下游一直欠款好些,“至少这个钱是在口袋里了,只是还不能马上用”。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开始出现以来,商业票据就成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一种支付结算工具,有业内人士将其形容为“打白条”,王家福则称之为“在几个月后才能取钱的存折”。商业票据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汇票主要分为两类:由银行承兑的被称为银行承兑汇票(简称银票),由大型企业承兑的被称为商业承兑汇票(简称商票)。除了支付结算功能,票据也可以由银行贴现和转贴现,成为一种融资工具,并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在不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流转。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杨胜忠
推广

视听推荐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