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随笔|哈伯:在大恶与大善两端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3年第34期 出版日期 2023年08月28日
他的一生充满反讽:他解决了粮荒,也制造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研制的强效杀虫剂,又成了屠杀亲人和同胞的毒气;他抛弃犹太文化效忠德国,最终却投奔犹太人的故乡;他犯下反人类罪行,也间接杀死妻子、儿子和孙女
弗里茨·哈伯(1868—1934)
 

  文|童明
  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加州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是犹太裔德国人,1868年12月9日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现波兰弗罗茨瓦夫)。众所周知,他的故事离不开他在物理、化学领域的几项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明。但他与妻子克拉拉·伊梅瓦尔(Clara Immerwahr)的情感纠葛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在科学界、知识界有不少人知道,大众传播却不广泛。

  历史的动荡不可避免撞击并考验人性。身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复杂境况的哈伯,内心的纠结必定错综复杂,令人迁思回虑。新世纪以来,又有回忆录、小说、电影在追问:大善大恶为什么会集于哈伯一身?

化学武器之父

  1915年4月22日,这是个星期四的早上,驻守在比利时小城伊普尔(Ypres)的法国士兵醒来,发现黄中带绿的烟雾在空旷大地上缓缓移动过来,大约两人高,从一端到另一端有5公里(3英里)之长;所到之处,飞鸟从天空跌落,树叶立刻枯黄,草木变成死亡的金属色,风中混杂着菠萝和漂白粉的气味,先袭击喉咙,然后与肺黏膜发生盐酸反应,士兵口中吐出黄色的黏痰,皮肤因为缺氧立刻变成蓝色。这是历史上首次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也是首次使用致命毒气。

  [《财新周刊》印刷版,各大机场书店零售;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