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新浪转发

光大银行:聚焦价值创造,打造ESG的光大样本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3年第43期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06日

  [市场企划]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对金融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叠加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和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周期,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难题和挑战显著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带来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如何坚持并深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商业银行需要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商业银行未来的“价值锚点”在哪里?如何以新的“价值标尺”来衡量自身的工作以及外部评价?近年来,随着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在金融市场和实体企业领域被接受和认可,金融行业、央国企和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和实践得到显著提升,ESG评价也逐步成为资本市场评估企业价值、衡量企业优劣的新标尺。

  这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银行而言,对标ESG各项指标和评级维度进行战略、业务、体制机制的调整和适应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工程,短时间内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还是有很多银行投入其中。

  中国光大银行(简称“光大银行”)便是其中一员。2022年,光大银行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到全行战略高度,推动ESG理念融入治理和业务体系,建立了涵盖“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级的社会责任(ESG)管理组织架构与运行程序。其中,董事会为ESG决策层,并于2023年3月将董事会普惠金融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更名为社会责任、普惠金融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增加社会责任、ESG职责,总行社会责任/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为ESG管理层,总分行各经营单位为ESG执行层,各层级各司其职,确保了全行ESG体系有效运作。

  “客户在哪里,金融服务就跟到哪里。”

  这是光大银行成立30多年来,践行金融国家队的使命担当;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公司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

更实:价值标尺的指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通过实现资金的融通服务于实体经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多重社会责任,在参与解决环境、社会问题和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深具风向标意义。

  ESG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维角度对公司价值进行评判,这一新的价值标尺具有更“实在”的指向性。这里的“实在”有两层内涵,一是对经济和产业来说,其指向更绿色、更可持续、更注重服务实体经济;二是对大众民生来说,其指向服务更广泛的大众金融需求,提升金融的可及性和包容性,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对于前者,光大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给了一个很好的示例。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可持续金融市场巨大潜力,特别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实体经济传导效应,光大银行已建立起较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部门协调机制,开展了系统性管理实践与规划。

  具体来说,光大银行从完善管理架构、细化政策制度、明确风险管理流程、提升信息披露专业性等方面构建了全面的管理机制。在总行层面,进一步明确了融资活动中的ESG风险管理范围,把ESG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作为风险管理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分行实践方面,以深圳分行为代表的部分分支机构还发布了《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探索自身经营和投融资活动环境数据的收集、管理和披露工作,识别和评估投融资环境影响、投融资活动碳足迹等要素。

  在绿色信贷领域,光大银行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有计划、有步骤地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优化环境相关信贷管理政策,制定了涵盖农林牧渔、电力、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信贷政策,促进信贷结构向“绿色”调整,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截至2023年6月,其绿色贷款余额26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0%;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46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7%;绿色债券投资较上年末增长28.7%。在自身节能减排方面,连续两年开展全行碳排放盘查工作,统计收集境内1000余家总分支机构碳排放数据,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测算模型,完成碳足迹管理的初步摸底工作,积极探索能源托管模式,明确碳排放重点节能技改目标。

  对于后者,光大银行坚持金融为民,聚焦提升金融的可及性和包容性作为自身ESG实践的重要议题,特别是体现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两大领域。以其“光大云缴费”为例:为弥补部分乡村网点与渠道欠缺,光大银行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深耕以“光大云缴费”为代表的数字便民服务,持续扩大个人、企业、政务缴费服务范围,连接数字新生活,很大程度扩展了金融服务的触角,让光大银行的金融服务覆盖到偏远地区以及无网点布设地区,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3年6月末,累计接入项目15241项,上半年缴费笔数12.87亿笔、缴费金额3145亿元。

更细:价值标尺的刻度

  作为金融国家队,光大银行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贯穿于光大银行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守人民立场,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

  这里集中体现在ESG实践中的社会维度。光大银行深刻明白银行金融机构特殊的社会影响效应——金融作为百业之首,为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实体经济而生,民之所需、民之所急,永远是其初心和使命。

  而当前,在ESG语境下光大银行最具社会绩效的ESG实践体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隐私与数据安全等精细的刻度上。

  在光大银行官网,光大银行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中国光大银行零售信贷债务催收政策要点》《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债务催收政策要点》《中国光大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营销宣传管理政策要点》等专章条例的形式,系统发布了光大银行提升客户体验的举措。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长期推进“阳光消保”品牌建设,在消保数字化建设方面较优秀。顶层设计上,光大银行持续将消保工作纳入全行经营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和风险管理等领域,积极推进“责任消保”“文化消保”“智慧消保”建设,制定了《中国光大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中国光大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事项审查管理办法》等制度,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全流程管控机制,梳理消保事前审查、事中管控、事后监督的全流程控制要点,规范消费者保护工作,提高消费者保护水平,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特别是面向客户端,光大银行每年开展覆盖全员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培训,帮助消费者识别非法金融广告,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对所有面向用户的员工每年定期召开消费者主融保护培训,聚焦重点业务及重点环节,通过案例宣讲提升员工消保能力意识、服务质量及应变处理能力,特别是催收管理方面,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培训覆盖率100%。

  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光大银行搭建了包含政策、管理办法、细则和规范的三层数据安全制度体系,制定印发了《信息安全管理政策》《数据政策》《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数据共享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持续加强金融数字化风险防范及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的监督评估,重点关注金融信息安全,每年开展两次专项审计,在审计频率方面确保满足并高于监管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其创新建设的“扁鹊”审计平台获评“银行科技发展三等奖”“监管科技重点课题二等奖”“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奖”。

  金融为民、以客户为中心等金融领域宏大的叙事,在光大银行的ESG实践中被细化为一次次具体的金融服务。正是这一个个具体而细微的“ESG价值标尺刻度”,构筑了光大银行金融为民的初心和本色,进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增进人民福祉、以金融工作的实效打动人心、深入人心。

更深:价值标尺的内化

  为保证ESG理念的贯彻执行,结合多年经验和摸索,光大银行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架构体系和组织机制——包括内部共识、原则指引、检验纳入、信息披露四个步骤。

  具体来说,首先是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共识,将ESG理念全面融入公司治理,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推进管理机制和体系建设;其次,原则指引,聚焦银行业ESG的核心议题,如绿色、可持续、金融为民、客户体验、公益慈善等,积极推动将ESG理念纳入业务全流程,建立ESG与业务的互相促进机制;然后是检验纳入,重点围绕银行业相关的重点指标如环境气候和社会风险,作为参数予以重点考量,提高风险识别的前瞻性;最后是信息披露,通过年报、ESG报告、环境信息披露等形式,不断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规范化,让公众和资本市场更好地了解光大银行,并形成良好互动。

  在上述四个步骤的ESG作用机制中,有一个是基础也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人力资本的建设。对于长期投资来说,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ESG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将会越来越重要。其中人力资本是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唯有良好的人力资本基础才能保证ESG理念的贯彻执行,才能打造出更有竞争力的多元包容组织,进而更好铸就银行金融机构韧性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光大银行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发展,着力从人才发展、员工培训、薪酬福利等维度形成体系化的力量推动人力资源工作高速发展。

  具体来说,在人才发展方面,光大银行建立了完善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成立人才工作委员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印发了《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才发展规划(2023-2025年)》,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优秀人才快速晋升机制并制定了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在员工培训方面,光大银行制定了覆盖全员的干部员工教育培训计划,联合知名高校开展干部员工培训,强化各层级干部员工领导力培训,统筹推进各类专业人才体系化培训培养工作,持续开展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员工道德培训,重视员工职业成长和发展,持续引入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职称、经济师职称、特许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等职业教育课程,并鼓励员工获取学位和资格认证。在分行实践上,香港分行开展包容性培训实践经验,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反歧视、潜意识性别偏见、跨文化沟通等多元包容知识培训,获最佳人力资源创新倡议大奖,集中体现了光大银行在打造多元平等包容组织举措的成果。

  在薪酬福利方面,光大银行建立了完善的薪酬福利机制,将可持续发展指标纳入薪酬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流程。

  在员工满意度调查方面,光大银行定期开展员工专项满意度调查,同时在内部网站设立“员工心声”平台,作为沟通、倾听和解决员工诉求的渠道,截至2023年3季度末,累计收到员工留言近3000条,整体回复率97%。

结语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力量,必须找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ESG作为全新的价值标尺,是剖析、检视自身发展的“显微镜”——通过对标此标尺的各个维度,银行金融机构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复盘光大银行的ESG实践之路,可以看到ESG在这里不只是一个理念或者口号,已深深嵌入银行机构发展的每个业务、每个员工的基因之中,更加实在、更加精细、更加内化为企业文化。这里,可以说,ESG不是“面子工程”,不是成本中心,而是价值创造中心。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