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收编数万亿“类票据”|市场解码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5年03月03日第08期   更新于 2025年10月04日 14:08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在自由生长近十年后,即将被纳入监管规范,意在防范核心企业信用过度扩张、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资料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图:视觉中国
 

  [编辑导读: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具有“类票据”性质,下半年进一步引起监管关注。

  近期《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后出台,已明确大型企业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要求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协会”)再发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自律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也提出开展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移动金融App、助贷、催收等具体业务评价时,并明确将制定相应的评价规则。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