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小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2008年初,我在温哥华因偶然机缘邂逅台湾诗人痖弦。他在我带去的一本英文诗集的扉页写下了“诗人是真正的历史之子”这一题词。多年后,在他的口述史《痖弦回忆录》,读到序言中对人生完成度问题的思考,又一次想起了这句话。他提到,一个人或许本来具有某种禀赋、能力,却因个体的性情、意志力,或者时代的局限、偶然的变故,甚至一念之差的命运翻转,最终未能才尽其用,所呈现的便是一座未能充分燃烧的“火山”,正如余英时先生形容顾颉刚时所说的“未尽的才情”。
文|唐小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2008年初,我在温哥华因偶然机缘邂逅台湾诗人痖弦。他在我带去的一本英文诗集的扉页写下了“诗人是真正的历史之子”这一题词。多年后,在他的口述史《痖弦回忆录》,读到序言中对人生完成度问题的思考,又一次想起了这句话。他提到,一个人或许本来具有某种禀赋、能力,却因个体的性情、意志力,或者时代的局限、偶然的变故,甚至一念之差的命运翻转,最终未能才尽其用,所呈现的便是一座未能充分燃烧的“火山”,正如余英时先生形容顾颉刚时所说的“未尽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