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伯樵
乐评人
百年前的1925年,当波兰钢琴家、教育家杰兹·祖拉鲁夫(Jerzy Żurawlew)决定策划举办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在当时看来形式不乏新颖、资金却捉襟见肘的音乐赛事,会在未来一个世纪内,成为全球演奏界乃至文化界最为重要的文艺竞赛之一。
与20世纪世界史平行
祖拉鲁夫最初萌生举办肖赛的想法,并非为了推广波兰文化,或借由肖邦这张波兰文化名片凝聚民族情感。相反,他的想法源于音乐层面的深刻洞察。彼时,演奏肖邦作品的风格太过浪漫、糜烂,甚至有些追逐病态美;此外,肖邦长期被认为是一位“十分钟”作曲家,擅长创作时长十分钟以内的小品,却难以驾驭超长的大作品。祖拉鲁夫及其同道组织肖赛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推广肖邦的音乐,并强调一种更为雄健、正道、波兰式的肖邦作品演绎方式(Chopinesque)。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