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专栏|从诺奖理论到司法实践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5年11月10日第43期
从制度保障到人才资本集聚再到颠覆性创新的逻辑,不仅是美国创新生态的成功密码,更为其他国家构建可持续创新体系提供了实践参照
知识产权立法为创新构建正向激励机制,而《反垄断法》的核心定位则是清除可能抑制甚至扼杀创新的垄断性障碍。图:视觉中国

  文|蒋金晗
  律师

  2024年和2025年连续两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分别聚焦包容性制度和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共同勾勒出经济增长的动态路径与良性循环。

  笔者深耕知识产权领域,在担任多家国际大型科技企业的资深法律顾问期间,深度参与并主导规划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制度。基于实践视角,以美国为典型案例,剖析国家层面如何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规制(包容性制度的核心部分)构建创新生态的司法实践。

  美国为创新构建的法律框架,始于宪法。1787年,麦迪逊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入宪,在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八项(版权与专利条款)中,明确规定国会拥有下列权力:“保障著作家和发明家对其著作和发明在限定期间内的专利权,以促进科学与实用技艺的发展。”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根本大法中确立知识产权保护原则,也为后续专项立法奠定了根基。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