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专栏|“抽象”:无意义背后的意义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5年11月17日第44期
讽刺的是,AI时代,越讲究逻辑和意义的表达,AI味越浓;抽象文化、发疯文学这类不走寻常路线的表达,反倒成了不可计算的人性的体现
2025年9月27日,云南昆明市,在直播的市民。图:视觉中国

  文|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如今网络上的新词,除了无中生有的创造,还有不少是老词新用,比如“抽象”。最近,喜剧综艺节目《喜人奇妙夜2》里《技能五子棋》《棒棒小卖部》等作品因“莫名其妙”而被网友齐刷“太抽象了”,让这个词在AI背景下似乎有了新的意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抽象”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二是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显然,这两条释义都不足以解释当下网上“抽象”的用法。

  据说,这个新义最早来自游戏直播:21世纪10年代末,斗鱼直播间6324抽象工作室主播贡献的很多新梗,让不看游戏直播的人感到费解。就像绘画中的抽象派,尽管表现的是人们熟悉的对象,却让外行看得一头雾水。这种源自游戏直播的表达风格,经过B站的传播,迅速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一部分。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李东昊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