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周刊》总第1179期
本文来源于《财新周刊》 2025年第42期 出版日期:2025-11-03
封面报道Cover Story
“历史教会我们如何思考”
专访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基尔
2025年第42期
《财新周刊》总第1179期
财新观察Opinion
抓紧辅助驾驶的安全缰绳
安全,从来不是创新的绊脚石,而是驶向远方的通行证
金融Finance
险企“长股投”的代价
文|财新周刊 吴雨俭
对风险机构而言,通过财技寅吃卯粮、美化报表的“长股投”无异于饮鸩止渴
商业Business
汽车设计能否弯道超车
文|财新周刊 安丽敏
真正的国际化车企才能孕育世界级品牌和设计
民生Society
更新高校专业
文|财新周刊 范俏佳 汤涵钰 白悦瑶,陈佳(实习)
史上最大力度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全面铺开,怎样培养“未来人才”?
时事Current Affairs
阿根廷相信米莱
文|财新周刊 侯吴婷
中期选举的胜利,对米莱而言是一个意外且独特的机会
经济Economy
专栏|AI能够解决政府债务问题吗
文|肯尼斯·罗格夫
AI驱动的增长是不平衡的,资本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将大大提高,未必能同步提升政府税收
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
如何落实承前启后
文|财新周刊 于海荣 丁锋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强大国内市场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财政、金融等宏观政策和改革开放将持续助力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文|财新周刊 刘沛林 覃敏 杜知航,顾昭玮(见习)
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
开卷First Page
心智|心理防御术
文|蓝玲
前瞻|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在巴西召开
文|财新周刊 徐路易
国风|全球青年面临最严峻就业竞争
文|财新周刊 汤涵钰
天眼|特朗普访日
图|Andrew Harnik/视觉中国
回溯|一周回溯(《财新周刊》2025年第42期)
回声(《财新周刊》2025年第41期)
读周刊 看视频(《财新周刊》2025年第42期)
融媒精选(《财新周刊》2025年第42期)
答疑(《财新周刊》2025年第42期)
环境与科技Environment&Tech
显影|秋收遭遇连阴雨
文|财新周刊 王硕 摄影|财新周刊 张芮雪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日照、降水、气温等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需求越来越频繁出现错位
副刊Supplement
肖赛一百年:亚裔超半壁,眷顾抑或负担
文|高伯樵
需要通过重复性训练从小打磨的西洋演奏技艺,无意间与东方传统中悬梁刺股的教育观一拍即合,哪怕是生在西方的亚裔也不能逃脱此命运
专栏|地球上的寿星树
文|罗新
关于世上仍健在的最老古树,有多个版本说法,但采集年轮样本不太安全,其他计算方式又不太可靠,所以确切树龄难以获知,多半是靠推测
专栏|在德国,谁去墓园种鲜花?
文|王竞
“我死我做主”的呼声也延伸到殡葬的自主性上。从自家客厅、院落到有个人情感记忆的河流、群山或公墓,公民获得了实现个人意愿的选择权
逝者|村山富市:一纸谈话,青史留名
文|财新周刊 徐和谦
村山富市(1924—2025)日本前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