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维中(1928—2025)原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原会长
在把自己的一部分生命给别人之前,要先问一句,那个人,或那些人,值得吗?很多让人生更有价值的道理,往往乍一听都是冰冷的
我有着一喝酒脸就红的体质,正因为相信了红酒保护心脏之说,多年来坚持饭后喝一杯。难道我遵循科学的指引,反而是给自己“下毒”?
在他构想的良好经济图景中,现代经济的快速增长,源于人的活力从基层扩展到整体,人们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好奇心和判断力,参与到新事物的创造中去
因流量而兴的街区商铺,频繁的闭店与开业,是正常更替还是经济的微观晴雨表?
李兆基(1928—2025),恒基兆业地产创始人
刘鸿儒(1930—2025),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照护人作为管理者,要强调“人比任务重要”;要关心老人希望怎样生活,而不是子女希望老人怎样生活,或者规则要求老人怎样生活
那些像老陈一样的男人都是这样活的,在风吹日晒的建筑工地,在烟熏火燎的餐馆后厨⋯⋯可老陈为什么会把喝酒当成他的逃遁之地呢?
宠物相关行业增长迅疾,收割情感溢价的同时也面临着细分化、精致化和智能化的挑战
人们都希望看清楚自己将来的人生轨迹,但没有人能看那么远,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些人因为看不清楚就不愿行动,一生原地踏步
通过短视频技术,观看天鹅故事的人们,将人类的想象投射在它们身上。有了这些符号和故事,天鹅不再只是普通的动物,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刘家琨的获奖不仅是对个体的加冕,更是对一种即将消失的建筑价值观的抢救。那个始终在边缘认真盖房子的人,反而守住了建筑最本真的样子
吴家玮(1937—2025)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广州CBD旧改中的漫长博弈,棱镜般折射出土地、权力与民生的复杂光谱
汪懋华(1932—2025)农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死亡背后隐藏着对自我有限性的接受,而这正是肯定生命的基础。只有在“向死而生”的过程中,我们才会充满激情地意识到自己的自由
与签订前相比,威尔逊已有明显转变。此前他对中日争端的表态较委婉,最担心日本像意大利一样退出和会并拒签和约。如今他不再有此顾虑
从科幻电影中的C-3PO到机械战警,从真实世界里的波士顿动力Atlas到宇树机器人,这些与人类像又不像的机器身上,折射着一个很久以前开始的造物主之梦
水果甘蔗种植收益高,但难以兼顾粮食生产,在云南整治耕地“非粮化”的行动中成为重点清退的作物,众多种植户陷入两难
齐吉祥(1940—2025),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
近年来婚姻家庭呈现出的新特点,家事纠纷案件数量高位运行,离婚纠纷中财产分割成为新焦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应运而生
宙·契索这个“名”,肯定不正确,让人越琢磨越糊涂,是个不可言说、讲不出逻辑的人生记号;而周七锁这个“名”,虽不一定正确,却符合父子二人的生活轨迹,是个逻辑能够自洽的人格符号
常住人口仅剩10多人的大汖村变身特色旅游村后,能否遏制消亡的趋势?
李小江(1951—2025)学者